时间:2024-06-03
汤和春
【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预期的、应有的发展,为达成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具有最大的效益,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为了达到这一点,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学习情境、讲究教学策略,培养学习动机、提高元认知能力,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 有效教学 元认知能力
有效教学需要树立以下理念:有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些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实施有效教学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境做出策略和选择。因此,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达到有效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认识和做法。
一、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首先,在以学习者主动积极性发展为目标的思想品德课堂里,教师的根本责任是让每一个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到主动的发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45分钟课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是否感到安全,能否与教师、同学和谐相处,认真讨论,能否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实现认识或情感演算的碰撞与融合,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师而言,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的方向。倡导和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与同伴的平等,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评价与鼓励,激励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氛围。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有效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一致、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支持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学会与老师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求知识,良好态度的养成离不开激励孕育的沃土。
其次,教师对教学的热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可以感染他人,使课堂内外都充满活力,有助于建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氛围。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毫无疑问,对一个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民主平等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创设和谐人际情境,缩短师生、生生心灵差距,形成有效的学习状态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接触的动态过程就是学生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意味着师生之间在交往中的频率增加,在心理上的距离缩短,在情感上的沟通共鸣,而且是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发挥主动学习精神的催化剂,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对实现教育的有效性起到积极作用。
和谐的人际氛围情境创设,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课堂外创造一种“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氛围来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有效教学,课堂中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风趣幽默的语言,启发诱导的方法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
和谐人际氛围的情境创设中,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智慧,寻找教育契机,果断处理教学突发事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亲切,从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增加自信心,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和风细雨育人无声”的意境。
三、要讲究有效教学的策略,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构成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一是学习兴趣;二是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就能自觉主动地认真学习,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不气馁,坚持学习。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这一策略的具体做法是:教授思想品德知识时,能联系有关的社会生活和专业知识,使学生了解思想品德在专业和生活中的应用,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分析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使他们体会到思想品德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须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开展学法指导,要坚持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实践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将“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有效引入课堂,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四、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促进有效教学
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从研究结果发现,元认知能力对学生学习的成绩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也是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把握好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难度,通过举一些新奇有趣的例子,让学生产生共鸣,长时间地稳定学生的注意力,直至整个教学过程的完结。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程中难度合适、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解之为快的感觉,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学习不再看作是被动地将教师呈现的刺激进行反映,而是将学习看作是发生于学生内部的,并受到学习者自身因素影响的一种积极的过程。不再将学习的结果看作是主要依赖于教师所呈现的内容,而是认为学习的结果既有赖于教师所呈现的信息,又有赖于学习者的加工过程。因此,有两类活动影响着学习效果:一是教学策略,教师以何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二是学习策略,学生对所呈现的内容如何积极地进行组织、加工。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有效教学的要求,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探究问题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并且注重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直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
[2]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6-27.
[3]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37-40.
[4]杜晓新,冯震.元认知和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