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透视生活点滴 畅享写作乐趣

时间:2024-06-03

陈桂英

[摘要]时下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空”、“虚”、“假”的现象。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让作文走向生活。这里有两个含义: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写作;让学生能进行生活写作。生活是作文的基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创设广阔的写作空间,作文命题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加以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激励。每一次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蕴含创意的活动。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一定能走出“空”、“虚”、“假”的死胡同。

[关键词]观察积累 回归生活 作文形式

一、小学生作文的现实问题

从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空”即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虚”即言不由衷,无真情实感;“假”即无中生有,套范文。在日常教学中,每当老师布置作文时,总能听取“哇”声一片。学生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写作文时字数不够,“啊”字来凑,抄套话、写空话、编瞎话,“上车让位子、路上捡票子、途中扶孩子、街上领瞎子、帮忙推车子”—五“子”登科、千文一面,变得结构模式化,语言成品化。如此一来,作文因为题材的虚假而无法具体、生动,无法真切地反应生活气息。因此,真正能反映丰富多彩生活的文章可谓寥若晨星。

二、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通过深入的探究,我们认为:

1.小学生的作文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且限制了时间。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中,学生挖空心思搜索材料,即使写出来了,也是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2.教师对小学生作文的期望值太高。教师不切实际地要求学生写作文时“选材要典型、立意要深刻、语言要生动、布局要巧妙”,评价标准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这对于作文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无异于给他们戴上了沉重的枷锁。

3.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观察力不强,有的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作素材更加缺乏。

4.命题作文多,且命题脱离了学生生活;写作束缚太多,学生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

5.学生囿于学校,受课堂所束缚,缺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与生活脱节,所写的作文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几乎每天都是“家里—路上—学校”三点成一线。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而生活单调枯燥,面对作文,自然无话可说。

6.作为考试科目之一的语文,作文占了很大的分数比例。为了使中差生能尽快取得好成绩,教师不得不让学生背范文。而当前,各种作文书籍应有尽有,学生就产生了依赖心理,写作时常套范文。

三、探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从以上原因分析可知,“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这些制约小学生作文发展的因素是很难一朝一夕消除的。要想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经过仔细思考,我们认为:只有对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教学进行改革,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那么应该怎样做呢?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让作文走向生活。这里有两个含义: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写作;让学生能进行生活写作。就是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写作的生活实用性。作文教学研究认为,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即从生活到作文,再到生活的往复过程。作文的生活化可以优化这个循环,从而造就生活与作文双向目标的达到,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就这一点而言,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作文的生活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文道合一,作文即做人。

四、谋求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转变观念。当前,尽管素质教育已推行了好几年,但受教育模式的束缚,作文教学仍多是“穿新鞋走旧路”。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写作方法,像公式一样地教给学生。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教师举什么例子,学生就写什么例子,养成了懒于思考的坏习惯。文章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树立教师“生活教育思想”的正确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降低标准。教师不能以欣赏文学作品的眼光来看待小学生的作文。应降低标准,淡化主题,注重表达,只要能反映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具有真情实感,表达通顺,内容具体,就是一篇好文章。

以生为本。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作文指导、讲评、批改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

观察积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无论是一举一动,还是一言一行,教师都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可写日记,也可写观察笔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应随时动笔,写日记、写信、写笔记、写自己的种种想要写的,这才能使写作能力越来越强。”

回归生活。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向校外,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向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街巷田野、高山流水,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

1.命题贴近生活

小学作文命题要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反映生活实际,让学生喜闻乐见。如“一件难忘的事情”,我就拟定了以下:《今天我当家》、《讲故事比赛》、《第一次练毛笔字》等题目,这样的作文题目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作。

2.作文形式生活化

(1)把作文“日记”化。教师把平时作文的任务分布到日记中,让学生逐步完成,学生就不会怕作文。

(2)把作文“书信”化。因为写信可以自由地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把作文的内容转移到书信的写作中去,学生就不会厌作文。

3.把作文“稿件”化。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办“手抄报”,发表自己的文章,并评选出其中优秀的作品进行传阅,学生就会乐于作文。

总之,要使小学生作文富有真情实感,体现童心、童真、童趣,就要引领学生回归生活,走向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写作文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儿呢?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是作文的基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创设广阔的写作空间,作文命题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加以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激励。每一次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蕴含创意的活动,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一定能走出“空”、“虚”、“假”的死胡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吴立岗.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上海教育,2002,(2).

[5]内容生活化的思考.浙江教育,200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