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成新江
[摘要]本文试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体验”等方面作探析,旨在阐述这些方面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促进作用。新课程语文教材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资源,也是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载体。课堂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拓宽文化知识视野,积累知识底蕴,更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及审美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情感 审美 体验 策略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认为,语文应该在教给学生语言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的目标要求。
一、营造真情实感的情景氛围,增强学生的认识情感
文学作品是人们思想灵魂和情感体验的融汇而生成的外化形式和载体。对此,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地挖掘隐藏于文本之中的作者情感,并通过环境的渲染烘托来加深理解感悟,以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文本的内容、意境等方面入手分析,利用教学资源营造出与教学内容相近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此景此情。特别在新课的导入时,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的“创境入情”的导入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特别对那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教师宜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肺腑之言,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可谓是书写父爱的典范之作,笔者在教学导入时这样切入:“每个人都有自己一辈子难忘的人和事,有的人是深情的眼泪,有的人是无言的相视,有的人是不经意的动作,而这些表白似乎都隐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可我们今天从一位父亲的背影中察觉慈父般的深情之爱,背影让作者流了3次眼泪,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去真切地感受其中的亲情。”教师还可让学生朗读《背影》中的父亲穿过月台爬栅栏的细节描写,以深化对父爱的理解。
这种特定的情境必然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就会带着一种对“情真意切”的憧憬和急于感受父爱亲情的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探寻作者父亲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作者深情之爱的感悟。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定能够升华自己的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
二、赏析文本中的特有词句,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教学中,对于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要让学生体味其中的意境,开拓其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引导学生深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词以一字为工”。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例如,教学《与朱元思书》这篇文言文时,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中的“急湍甚剑,猛浪若奔”进行赏析时,就应该抓住“急”和“猛”,可引导学生揣摩“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对描写“异水”所起的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鉴赏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深刻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意蕴之美,通过对美的形象的感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去领悟它所包含的“淡泊名利”的人生意义和美学价值,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联系具体语境对语言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者选词造句的深意有进一步地理解。杜牧的《夜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为加深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微和妙处,教师可以找出其它同义和近义的词让学生作比较,如把“笼”换成“包”,把“泊”换成“停”表达效果又有何不同?指导学生比较分析,在思索中让学生领悟语言的丰富内涵,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只有创设具体的语境,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揣摩、领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吸收这些典范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审美想象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赏析品美的能力。
三、借助教学设备欣赏美景,拓展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知道,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一些经典散文作品,光靠品析语言还不够,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别对那些抒情性极强的散文,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设计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让学生在美景情深的环境背景下逐步提升情感认识和审美价值观。
例如,笔者在讲解《阿里山纪行》时就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先播发《阿里山的姑娘》这首乐曲,将学生领入阿里山特有的人文景观环境中,以激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在此基础上,再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阿里山的几处标志性的地域景观,让学生进行欣赏,以满足他们视觉感官发展需要。这种多媒体教学方法必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满足了他们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需要,更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以为,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如能有意识地把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诗歌、雕塑、戏曲、电视音乐片等)和语文教学有机融合,无疑会拓宽审美信息量的传递通道,加大审美信息容量,使审美信息的传递达到最优化,从而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接收这些信息,以适应学生的审美需要。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生成,更为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和审美感知创造条件,真正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