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因素及策略

时间:2024-06-03

韦艳霄 梁仁才

摘要:首先分析了网络对初中生影响的现状,接着从网络自身、校园管理、网吧管理三个方面,解读了造成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因素,然后理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最后客观地对全文进行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初中生 网络成瘾 危害 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遍布我们周围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互联网凭借独特地魅力吸引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对初中生的心理、生活和自身都造成一定的危害。解决初中生网络成瘾问题,是我国初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对成瘾者造成身心损害的一种现象。据有关数据表明,早在2002年初中生网民就高达了16.3%,初中生处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阶段,过度的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的身心、行为等习惯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网络自身因素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虚拟性,凭借独特的优势超越时空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交流,吸引着人们的兴趣。在虚拟空间中,交流者不受相关法律的制约,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交流,不仅如此,互联网依靠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丰富的内容吸引着初中生。网络开发商出于盈利目的,在网络游戏中制造色情、打斗等非法场面,让学生过早地接受色情等不利因素,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来新鲜事物的抵抗能力和防御能力很弱,在游戏中无尽的厮杀场面严重的扭曲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久而久之,初中生就会对网络游戏产生上瘾现象,对学习、人生价值观、社会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青少年上网的人数高达1500万,其中15%的青少年因多度上网造成挫学等其他严重后果。在网络中,不法分子利用病毒对初中生隐私进行获取,对初中生传播色情文件,使初中生过早地接受不良信息。

2.校园管理不规范

造成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关键因素,就是校园管理不够规范。据调查,部分初中学校缺乏相关制度,特别是在农村,由于教学观念和制度的差别,一些教师素质较低,德育教育没有体现时代性,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人格培养和发展方向的指导。特别是农村的教学模式中,在德育教学任务中,往往采用活动化、形式化等表面形式进行德育说教。与城市管理方式不同,农村的教学管理制度较落后,这给学生上网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去上网,甚至达到夜不归寝。

3.网吧管理不规范

部分网吧为赢取更多的商业利益,忽视网络的相关法律,允许未成年人上网,据调查,当前我国大部分偏远城市仍然允许初中生上网,这种不法行为严重的损害学生利益,致使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不仅如此,据有关资料显示,学校周围的网吧多数没有经营许可证,这种“黑网吧”为谋取个人利益,允许学生进行上网,甚至用不健康的内容吸引学生上网。

二、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1.坚守观念,严于律己

虚拟的网络世界能够给初中生无尽的幻想,要想真正摆脱网络的困扰,必须以端正的姿态,严于律己,树立高尚的人格品质和思想信念。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因此,作为祖国的花朵,应该树立高尚的品格,培养自己坚强的性格,磨练自己优秀的品质,拒绝网络诱惑,坚守信念,严于律己。可以通过制定高远、美好的目标使自己摆脱网络诱惑。在网络时代里,初中生要养成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培养自身兴趣、爱好摆脱网络的困扰。

2.加强校园管理,拒绝学生上网

校园管理是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一大因素,通过加强校园管理建设,制定相关校园法律,可以有效地防止初中生利用课余时间出去上网,如在校园的特定角落安装监控,这样只要在办公室就可以知道是否有学生外出。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外部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合理安排学生课余时间是解决青少年上网的有效途径,不仅如此,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学生锻炼减少学生上网的诱惑,如实施早操,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减少学生上网的热情。

3.加强知识教育,拒绝网络成瘾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对于初中生,容易被网络色情内容吸引,通过加强青春期知识和网络危害教育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弊端。作为教育者,应该积极向初中生介绍青春期知识,科学的帮助学生了解网络的危害,在学校,学生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络知识课,让学生通过课程内容正确的网络。

三、结语

网络成瘾是初中生面临的危害,加强网络知识教育是解决网络成瘾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因素,然后从校园管理、自身因素和知识教育三个方面探究如何解决初中生网络成瘾,最后对全文加以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文静.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王海花.农村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