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罗玉龙 孙秀婵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教学气氛、衔接新旧知识,为一堂课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导入 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么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教学气氛、衔接新旧知识,为一堂课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引入的类型有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引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一般在学习单元开始或课题比较平直时,可以考虑趣味性较强的实验引入法或者故事引入法,如果学生存在着较顽固的错误概念,就需要选择能激发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比如,问题引入法,如果课题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足,则可以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可以采用联系实际生活的导入方法等。
一、故事导入
故事最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用一个跟课题相关的小故事迅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入角色,举例说明。
在学习原电池的知识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格林太太的牙”:格林太太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金的,那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车祸留下的痕迹,可是自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医生绞尽脑汁依然百思不得其解?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样一个小故事占用时间不到两分钟却能让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原电池的知识学习。
二、利用化学历史知识导入
化学历史知识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境引入,使学生了解化学家的伟大,了解历史上关于化学的有趣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讲授苯的性质时,可以从凯库勒做的梦讲起,凯库勒梦到一条蛇把尾巴含在了自己的嘴里,受到了启发,发现了最初的苯的结构,然后引出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一听一个梦可以成就一个化学家,感觉非常有趣,学习起来也更有劲头。
在讲授生活中的有机物乙酸的性质时,可以从醋的来历导入:黑塔跟着父亲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觉得酿酒后把酒糟扔掉很可惜,就把酒糟浸泡在水缸里,到了第二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黑塔忍不住尝了一口,酸酸地,味道很美,这就是最早的醋,也称为苦酒,那么乙酸具有哪些性质呢?学生了解了醋的来历,对醋的性质的学习仿佛就是水到渠成的感觉了。
三、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直观形象,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原电池的知识时,还可以采用实验导入法,将几个橙子用导线连接,可以使没有电池的电子表工作、使没有电池的音乐贺卡发出音乐,学生马上就会想到这节课的内容能通过一些转化产生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问题引入法
问题引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与所要学习课题相关的问题,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加集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
五、旧知识复习引入法
旧知识的复习,不仅能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还便于学生了解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深入扩展和提高,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地把握知识,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通过复习初中阶段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这样再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学生不会感到陌生。
六、情景引入法
通过设计一个情景,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比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就可以找两个学生演一段小剧,一个学生面色苍白,另一个学生问他怎么了,要给他治疗,然后可以拿出补血剂药片,从而引出这节课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当然情景也可以是虚构的,无论你如何设计必须保证对教学引入起到积极作用。
七、新闻引入法
通过报纸截图、电视视频等新闻报道,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例如在学钠的性质时,可以播放一段新闻—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谜团待解,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爆炸?引出本节课钠的知识。
八、直接引入法
现在不少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大多也接受了这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容易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維和注意力,长久使用此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不易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尽量少用。
无论学习什么,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该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化学的乐趣。使用有效的导入语,就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方式之一。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不断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占海红.化学教学的导入艺术[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3,12,(02).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金建伟.提高科学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研究,2007,(44).
[4]毛杨林.新课程化学课堂结尾艺术微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03).
[5]茹新善.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J].课程探索,2010,(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