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教育的浙派名师,“派”自哪里

时间:2024-06-03

陈志会

摘   要:在浙江,语文教育的地域性风格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所欠缺的是一直未能系统地调查、研究、总结。研究浙派名师,应当挖掘出浙派名师到底“派”自哪里。将浙江名师的教学现象上升为理论,找出理论上的个性,找出这些个性和地域文化的联系,是浙派名师研究的基本工作,也是浙派名师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浙派名师;名师研究;教学流派

谈到“浙派名师”的“派”,不禁使人想起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戏剧上的“京派”和“海派”。学术和艺术上有各种流派;大凡在理论主张、艺术风格等方面能独树一帜,有代表人物和志同道合的追随者圈子,有学术成果或作品印证其学术和艺术主张,并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的,往往自己标榜或被人称为“……派”。“派”,代表着某种学术和艺术的潮流,是学艺界的常见现象。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领域,教育界存在着学术的研究和讨论,存在着教育思想、教学风格的不同追求和主张,自然也会形成不同的流派而产生各种“派”,这很正常,而没有流派反而让人感到奇怪。

但是,对新世纪以来我们浙江逐渐盛行的“浙派语文名师”的提法,有些人表示质疑。他们认为,诚然,浙江省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语文教育名师,他们的教学工作确实有着各自的成绩和特色,在各自的范围内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带动了当地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但是,浙江省范围内的这些语文教学名师,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共性,而这些共性又怎样区别于中国其他地域的语文教育而显出自己的特色?他们有什么样与众不同的教学理论观点,有什么样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论,有什么样自成一体的教学风格,有什么样独特的教学实践,有什么样成系统的教学实绩?现在,我们还拿不出浙江语文名师中足以反映他们自成一家的理论和实践,来说明我们浙江语文教育中存在着某种共性,而这些共性又区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语文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那又怎么称得上是“浙派”语文名师呢?你这“派”到底“派”在哪里?

这种质疑是有其道理的。要成“派”,确实应该有自成特色的东西:既是你这一“派”的共性,同时又是区别于别的“派”的个性;这种共性(个性)不能只是些鸡毛蒜皮的表象,还应该是关于基本理论、内容、风格、方法论等实质性的东西。没有这些自成特色的实质性的东西,就很难称得上“派”。现在,至少在语文教育这一块,我们浙江的语文名师研究还拿不出更多的成果以充分说明浙江存在着富有地域性特色的优秀教师群体。

但是,质疑只是质疑,还不能说明它说的就是事实;名师研究拿不出更多的成果来说明浙派名师的存在是一回事,浙江的语文名师中存不存在自己富有地方特色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风格的成果,是不是存在这样的优秀教师群,又是一回事。名师研究没有把浙江语文名师中的这些具有独特价值的成果挖掘出来加以总结,并不等于我们浙江不存在这方面的成果,不存在这样的优秀教师群。人们对“浙派语文名师”提法的质疑,只是说明我们对本省名师的挖掘和研究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还没能拿出足够的事实证明确实存在着有浙江特色的语文名师群;我们应当把这种质疑看作是对这方面研究的敦促和鞭策。

浙江名师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公元前,门派迭出,难以胜述。远的不说,单就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浙江省对语文教育的研究,就全省而言,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风气鼎盛,成果丰硕。省内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领头羊”,都有由这些“领头羊”形成的语文教学研究圈,各自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氛围、研究风格,有着各具特色的教学研究实践,获得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也以各种方式展开研究交流,蔚然成风。在这种研究风气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语文教学名师,他们各有自己的研究专项、研究特长、研究风格、独特的研究成果,同时经常互相交流切磋,形成了某种地域性的特点——浙江风格。语文教育的这种地域性风格特点在我们浙江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优秀教师群是存在的,所欠缺的是一直未能系统地调查、研究、总结,成为人们共享的研究成果,推动浙江的语文教育自觉地发展。

平心而论,由于浮躁心理作祟,我们对浙江语文名师的具体情况还不清楚,既未能老老实实地去做调查,又没有踏踏实实地去研究这些名师到底有哪些成果,他们之间存在着哪些共性、哪些个性、有哪些联系,更不肯下功夫去挖掘他们各自的学术背景。这种研究作风,使浙派语文名师的研究被掏得只剩下个躯壳。

事实上,我们浙江的语文教学研究确实颇多特色,很多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同类研究的前列,有很多值得我们挖掘整理的东西——浙江语文教学名师确实在某些方面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問题在我们的研究态度和方法。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研究这些浙江语文教学名师,使事实上存在的浙派名师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变为理论的财富?关于这一点,张孔义教授在其专著《特级教师董承理写作教学思想研究》的前言中说过:“浙江素来人杰地灵,名师辈出。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浙江语文名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为培养浙派名师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浙派名师的培养对象注意积累和沉淀经验,静下心来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从经验走向科学,创设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风格……”他的这席话,意味着研究浙派名师,应当挖掘出浙派名师到底“派”自哪里——

应当从浙江语文教学诸多名师的教学现象、教学经验、教学研究著述中找出普遍存在又有浙江特色的语文教育主张、观念、观点、方法论,然后,从教学思想的高度对这些主张和观点展开分析和总结,上升为理论,同时,将经验提升为科学认识或某种艺术,使之成为其他教师能够吸取的营养。

应当从浙江诸多语文名师的创造性劳动中总结出独具浙江特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风格,并且用实际的教学行为、教学成果、教学案例来阐释和呈现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风格,以教学事实来说明,这些理论和方法、风格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事实上存在于我们的教学中,是大家都能够学着做的。

应当揭示这些富有个性的创造成果跟地域文化特点的联系。“人杰地灵”是地域文化特点的通俗说法。浙江的地域文化孕育了视野阔大、看重实质、讲求实在、追求实效、灵活机敏、低调沉稳的“浙江人”,同样孕育了在语文教育上富有建树且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具有“浙江人”个性的一批语文教育专家。浙江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特色跟古越文化圈的滋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浙派”就应当在这方面显示自己的“派”性、“派”格和“派”头。

将浙江名师的教学现象上升为理论,找出理论上的个性,找出这些个性和地域文化的联系,是浙派名师研究的基本工作,也是浙派名师研究的方向。没有这些方面的努力,只是记录和汇总语文名师的教学和研究的成果,即使对他们有所研究,那也只是浙江名师研究,而不是浙派名师研究——还“派”不起来。

相反,假如我们能踏踏实实地调查和研究以往和现今的浙江语文名师群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他们的成果进行总结,形成理论,汇总成果,在浙江推广,就能使名师队伍在这些“派”成果的影响下达到“派”的自觉,不断发展和壮大。那时,浙江的这支浩大的名师队伍不仅能名正言顺地“派”起来,而且,我们还可以拥有“浙派语文教育理论”“浙派语文教学风格”等教育研究成果,理直气壮地“派”向全国,“派”向世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