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冉浩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遇到一个打不过,甩不掉,还一心想干掉你的敌人,你会怎么办?会为了尊严战斗到底吗?对很多动物来说,遇到这种情况还有另一个选择——装死。实际上,这个策略还真的挺有效,前提是它们确实装得有水平……
装死,要装得恶心
在北美洲,有一种动物在碰到捕食者的时候,屡屡靠装死大法得以逃生,它们就是北美负鼠。北美负鼠行动缓慢,跑得不够快,于是受到惊吓时就干脆装死。北美负鼠装死的技术含量很高,只见它先是躺倒在地,眼睛紧闭,嘴巴张开,舌头伸出,同时浑身抽搐,看起来分分钟就要死的节奏。接下来,它肛门旁的臭腺会分泌出黏稠、恶臭的黄色液体,闻起来像高度腐烂的腐肉,让熊、狼、美洲狮等捕食者完全没了胃口——毕竟就算再饿,吃下病死或严重腐败的动物尸体也很危险。如果哪位捕食者还不死心,拨弄负鼠两下,它也一动不动,完全是一副死透了的样子。等危险警报解除了,它就会立刻爬起来逃跑。
北美负鼠的“老乡”猪鼻蛇也是装死高手。它们有毒牙但是毒性较弱,遇到敌人时先是头颈变扁,发出嘶嘶声进行恐吓,吓不倒对方的话就切换到装死模式。猪鼻蛇装死时,也是张开嘴露出舌头,腹面朝上,甚至粪尿失禁。有趣的是,如果你把它翻过身来,它通常会主动翻转身体继续肚皮朝上……好吧,毕竟动物的思维和人类不一样。
但在人类面前,北美负鼠和猪鼻蛇这两位,有时还真会弄假成真,自作自受。比如说在公路上听见汽车来了,它们还是出于本能在原地装死,结果就真被轧死了……
装死,要装得低调
在昆虫、蜘蛛等动物中,装死行为也很普遍。这种装死通常是只要身体一被碰到,就立刻僵住,好几秒钟甚至超过一分钟静止不动。至于装死的姿态,一些甲虫和蜘蛛是把腿紧紧贴住身体,竹节虫、蝗虫则是六肢展开,而毛虫和马陆则多半是蜷缩成一团。
装死状态下的昆虫,通常会肌肉紧张、呼吸减慢,但仍然有知觉。如果感到危险已经过去,它们就重新活动起来,该干嘛干嘛。不过,如果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出节肢动物的装死并不完全逼真;真正死亡的节肢动物,腿和触角一般比较松弛,不像装死状态下绷得那么紧。
除了近距离骗过捕食者,装死还有“隐形”的作用。很多昆虫本来就有保护色和拟态护身,如果突然静止不动,像蛙类这样眼睛对移动目标敏感,却看不清静止物体的捕食者,就没法锁定目标。一些甲虫、蚜虫在身边发生震动时,也会主动收缩肢体,从树枝滚落到地面上,这对鸟类、黄蜂等飞行猎手尤其有效。还有一些昆虫的假死状态,明摆着就是让捕食者咽不下去的。比如一种天牛装死时会把自己身上、腿上“恰当”位置的刺支棱起来,让捕食者难以下口,简直就像是个小刺猬。
装死,要装得自然
鱼类死掉的姿势,大家都很熟悉——身体翻转,白肚皮朝上。这是因为鱼类腹部的脂肪多、密度小,在生病、缺氧等垂死状态下没法控制身体,就翻肚了。不过有些鱼,没病没灾的时候也经常肚皮朝上,看起来就像快死了一样……
最典型的,就是歧须鲶。它总喜欢肚皮朝上游泳,如果哪天正过来了,反而要出事了。这类生活在非洲的小型鲶鱼,幼年的游泳姿势其实是正常的,可是成年以后就倒过来了。有研究认为,歧须鲶的这个姿势其实也不是为了装死,而是它们内耳的平衡器官缺陷造成的。幸好它们在演化中已经适应了仰泳状态,不会因此影响健康。
不过鱼类中确实有装死的高手,它们可不是为了“防人”,而是为了“害人”——捕猎。比如俗称“黄金虎纹”的弗氏副丽鱼,是一种生活在中美洲的丽鱼科鱼类。它们游速慢,追不到猎物,于是平时经常一动不动地翻转身子躺在水底,看起来就像死过去一样。有些小鱼会被这条“死鱼”吸引过来打算吃两口,而弗氏副丽鱼等的就是这一刻!只要小鱼游得足够近,它就突然“活”过来一口咬住小鱼,获得一顿美餐。目前,人们已经发现好几种丽鱼都有类似的捕食行为。
装死,也会不由自主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些鸟类会被动地“装死”。比如角鸮、鸺鹠等鸮类和一些鹰隼类猛禽,在被人捉住之后经常会保持呆立不动,双眼圆睁的姿势,看起来十分呆萌。然而这时候它们其实已经陷入了一种极度紧张、惊恐的状态,叫做“应激”。我们也可以换个说法,就是它们已经吓傻了,甚至快吓死了……
猛禽在自然界接近食物链顶端,平时很少有动物能威胁到它们。但遇上人类偷猎者这样嚇不走又打不过的对手,它们很容易因为前所未有的惊吓、恐惧而神经高度紧张,肌肉僵硬,心跳加快,内分泌、代谢和免疫系统也出现紊乱,表现出一种接近假死的“休克”状态。如果及时解除刺激,它们还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如果被人捉住塞进小笼子里,应激状态一直无法解除,这些倒霉蛋往往就会因为“吓傻”太久而身体衰竭,直到一命呜呼。很多被偷猎的猛禽在得到救助之前,就这样被活活吓死了,怎一个惨字了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