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将军行

时间:2024-06-03

林如颖

阁影黄花柳眉醉,铜照素女碧妆休。

代父甘赴金戈巴,西风琵琶女儿行。

——题记

一把素琴演绝了高山流水,一支琵琶弄尽了红袖朱颜,一曲木兰诗舞乱了多少春秋。它与孔雀东南飞并蒂琴台,它让历代大诗豪竟献笔墨。古琴台上女儿颜依稀在目,不是广陵谣的愤慨,不是楚离骚的凄清,而是一笑垂古的花木兰。

西窗外是父亲苍老的容颜,我轻轻地用木梳梳理长发,昏黄的青铜镜中分明是花了朱颜的两溪泪水,我叹了口气。御令急召壮士赴塞平乱,而家无嫡兄,父亲年事已高,又怎能耐得沙场的凶险、军营的苦楚呢?想到这,我不禁满脸憔悴,放下木梳,乌黑的长发倾泻在柳裙上。我起身步入窗前,月光倾城,泻了一地,而我眼前的良辰美景早已灰飞烟灭,只有千里之外的胡骑金戈、刀光剑影。西风徐徐,吹动了罗纱,忽闻一曲琵琶从城门外传来。我想,能拨动如此美妙细腻琴弦的人定是一位奇女子。我静静地倾听着,这曲子中有着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有着将士边关生活的冷清,有着慨叹苍生天下的忧心。

我取下了玉簪,解开了发髻,我既为国而生,我亦为国而死。良久,我打开衣橱,着一身男装。这时,母亲走进来,烛光下母亲的容颜仿佛苍老了许多,原来她在门口已站了许久,见我一身男装,心中有数,但还是放心不下,拉起我的右手抚摩:“木兰,三思而后行,此去九死一生,你甘愿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吗?”母亲的眼中流露出不舍,我紧紧握住她皱痕斑斑的手:“娘,我意已决,女儿深知此行难回,但女儿总不能弃天下苍生而不顾呀!”母亲的目光里闪着浑浊的泪,我扑入她的怀中:“娘,我又何尝不懂……”城门外琵琶声骤然而止,阵阵西风卷起我的憔悴,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月光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身披铠甲,只身踏上了遥遥之路,军营里的凄清让我体会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楚。那弯弯明月上广寒宫里的嫦娥,何人解你的愁,何人懂你的苦?世人不知深宫里的幽怨,我却能感受你的心和你从骨子里生出的寒冷与寂寞。一轮残月下,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心头不免泛起几丝酸楚,身在边疆的我何时才能与双亲团圆呢?整日面对的是胡人的战骑,燕山障目,不见天日。子时,月圆,军营里的号角声响彻了大地,原来是胡人趁夜来袭。所有的将士一跃而起,我们脚踏月光与胡人兵刃相对,战马长长的嘶鸣撕心裂肺,马蹄下血流成河,再一次染红了大地上的黄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我苦笑。不知何处响起了军歌,那凄凉的军歌,在战场的上空缭绕不绝,所有的战士都唱起了凄凉的军歌:“随军行,赴沙场……”幽幽的琵琶声在月光下飘荡,唱起了志气,唱起了愁苦,一唱十二年……

十二个春秋如过眼云烟,我满心欢喜驾驭着战马直奔故士。一阵西风,和着纤纤玉手弹拨出的琵琶声,吹梦到阁楼。

……

正是一个巾帼英雄的坦然,正是一个女中豪杰的英勇,中华民族的五线谱上响起了永恒的花木兰之歌,它将唤醒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两千年女儿的志气,在黎明破晓的那一瞬间,在神州大地上升华。

点 评

本文以《木兰诗》为蓝本,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生动描绘出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花木兰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强烈心愿,为我们生动塑造了一个豪情满怀、英勇善战、儿女情长的巾帼国英雄形象。文章联想丰富、细节动人,在虚实结合之中,使得人物形象越发光彩照人。另外,文章过渡自然、脉络清晰、语言优美、准确生动,使得文章更具感染力,让人读之回味无穷。

指导老师 黄松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