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猪年央视春晚中,一个名叫《抢C位》的小品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与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家长和学生都认为成绩好坏与座位有很大的关系,并借用网络热词“C位”来比对:“C位”放在学校教室里就是“金三银四”中间的黄金座位。那么,是否坐上“C位”,就能秒变学霸呢?
“位置”不能成就学霸
卖掉大别墅换了一个50平方米的学区房,辞职在家辅导孩子功课,孩子的教室被分为“学霸区”、“休闲娱乐区”、“养老区”……小品《抢C位》通过艺术的合理夸张,将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拼命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熟悉的情节让不少为人父母者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笑声过后,也引发了更多关于教育的感触与思考。
从学生本身的感觉角度评判,确实存在听课效果相对较好的座位。斯坦福大学曾进行过一场著名的座位研究。参与研究的510名学生被要求从同一间教室的110个座位中,选择最心仪的位置。选择前,学生们被告知座位之间没有任何差异,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板、清楚地听到讲课内容。结果,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中间靠前的位置,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黄金座位”。在这个区域,既能避免离老师太近经常吃粉笔灰甚至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又能确保看和听的效果,无疑成了学霸们的首选。
座位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影响不宜夸大。学习本身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成绩的好坏与位置并无必然联系。从根本上讲,好成绩来源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自身不懈的努力,这些基本上与座位无关。只要学得专注并得法,坐在哪里都可以成为学霸。学霸们喜欢选择中间靠前区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但并不是位置成就了学霸,而是学霸成就了“学霸区”。
放下焦虑才是“黄金法则”
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家长依然热衷于抢“C位”。每逢开学,常有家长悄悄找到教师,以孩子的注意力、视力等问题,或直接或委婉地要求安排中间座位。通常情况下,教师排座位大多在身高原则基础上,根据视力、听力、性别、个性等综合权衡。一旦掺杂家长们的请求,就变得复杂起来,令教师颇为头疼,纷纷感叹排座位是个技术活。
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座位确实不只是个物理意义上的座椅,一句“教室里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成就学霸”,并不能缓解家长的焦虑。换言之,老师在座位问题上应该主动求变,一方面积极探索圆桌式、会议式、小组合作式、组合式等新的编排方式;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勤于走动,打消学生和家长挑选座位的念头。
身为家长,更要提防自己的教育焦虑对学生产生严重负作用。座位原本是一桩无关大局的小事,居然成为一个困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大问题,其焦虑心态可想而知。但焦虑的心态,怎能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对于家长来说,与其把关注点放在“C位”,不如重视孩子的学习方式,多陪陪孩子,而学生则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计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这些能使成績提高的有效办法,而非在座位上纠结。
当下,随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很多学校开始推行小班化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小班化教室里的每个座位都是适合学生的位置。教室里并不存在所谓的“黄金座位”,而对家长和学生来说,“黄金法则”是放下焦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