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管理学学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管见

时间:2024-04-24

李 萌 牟绍波

(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610039)

大学是知识的主要汇集之地和诞生之地,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地方。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对中国来说,最为重要的结构改革是激发全体人民的无穷创造力”(李克强总理语)。大学作为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布局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上更加主动地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构建活力十足的高校创新创新体系。本文拟结合管理学学科特点,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技能作一简单论述。

1 创新能力、创业技能的意涵

创新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的行为。“为了产生创新思想,你必须具备必要的知识、不怕失误、不怕犯错误的态度以及专心致志和深邃的洞察力。”(美国管理学家斯威尼)创新能力是人们从事创新工作时体现出来的能力,它既包括人的想象力、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也包括人们在复杂的工作中,发现机遇并捕捉机遇的能力。创业技能是指创业者为了获得成功而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严格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前瞻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

2 管理学学科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技能的基本特征

管理学是集社会科学理论基础与自然科学方法论为一体的应用型学科,通过研究组织及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等,提高组织效率和实现组织目标。解决人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方案,是管理学的根本特点。结合学科特点,管理学学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技能应体现如下特征:一是要思想独立。“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学生应当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敢于对传统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在独立的思考和探索中逐渐成长。二是要思维活跃。思维活跃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就广度而言,学生可以天马行空,独辟蹊径;就深度而言,可以打破砂锅问到底,寻根问底。三是要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都不是无源之水,需要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依托。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说明基本功扎实了,也能不期然的推陈出新。四是要性格坚毅。创新、创业都离不开“创”,就是开创,从零开始,凡事都需要自己摸索,过程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中途畏难而退,创业就夭折了。因而,就要求创新、创业者具备过硬的意志品质,不惧艰难险阻,顽强拼搏,一路向前。此外,丰富的社会阅历以及语言沟通能力也必不可少。

3 如何培养管理学学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1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与进取心、事业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紧密相连。为激发和培养管理学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当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不是无源之水,它建立在已有的丰富的基础知识储备之上。其次,要注重学以致用,即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的功用。再次,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需求,尽可能因材施教,提升学生个体综合素质,助其脱颖而出。最后,要在校园内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浓厚的创新氛围,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会让学生“耳濡目染”,不自觉的将创新理念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3.2 实施创业教育计划

针对管理学学科划分过细,学科资源单一,以及教育方式仍然以知识灌输为主等不适应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计划。计划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涵盖创业教育的目标及实施途径等内容。创业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以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当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并构建课堂、实训、校企合作、孵化等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课堂理论与应用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努力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在设计课程时,应着力将创业理念融入其中,在坚持能力培养的前提下,重视跨学科教育,将经济学、心理学、人文通识等学科引入管理学教育过程,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领域,了解和掌握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具体从事创业活动时基本的一些方法。

3.3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创新是“知”,创业是“行”,知行合一,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结合管理学学科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应实施开放式教学,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吻合的情景,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思想碰撞,展开头脑风暴。同时,应当努力争取企业和政府支持,推动产学研有效结合,多方努力为学生提供实验、实习、实训的机会,以此拓宽其创新思维、强化其创业技能。此外,学校和学院也可结合管理学科特点设立一些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与之中,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

创新能力、创业技能的培养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学生自身的努力,也有赖于社会能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因此,政府应当建立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体系,使学生创新创业有章可循;学校应当多方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和多方式的创业机会,让创新创业指导、实训和孵化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

[1]罗泽意,何蓉.必要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统筹的逻辑[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

[2]王善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

[3]吕宏凌,陈金庆,田兆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0).

[4]顾海川,李继怀.创新创业教育中亟待强化协同合作意识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