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陆婷婷
【摘 要】幼儿同伴关系是幼儿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选取了本园几名特点突出的幼儿做观察记录,以访谈和观察的形式有针对的对幼儿进行提问和分析,发现幼儿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也存在着较多的困惑,需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同伴关系;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2
一、问题提出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观察发现,同伴关系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同伴间的交往合作,才能不断的成长和发展。在对幼儿同伴交往这方面,笔者从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通过观察、了解、分析得出结论,更好的为今后的幼儿教学工作做准备。
二、幼儿同伴交往的现象与特征
1.同伴交往与语言发展
案例一:有一个叫鲁邦辰的小班小朋友,他特别喜欢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模仿老师的口气说话,并且把老师说的话记得十分清楚,他对很多事物都仔细观察,尤其是对大人的语言模仿上,他会对着别的小朋友,学着老师的口气说:“请天天去上厕所,豆豆休息!”或者:“老师喜欢喝水喝得多的小朋友!”
2.年龄增长下的同伴关系与社会性发展。
3.游戏活动中同伴关系与交往能力。
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行为进行观察,观察的同伴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合作、轮流与等待、解决冲突策略、遵守规则四个方面。
三、幼儿园同伴交往的调查与研究
1.年长幼儿发起的同伴交往行为事件的主题
案例二:中二班的小朋友在午饭后,老师会让先吃完饭的孩子去图书角拿图画书看,每次都会有小朋友把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图画书弄乱,由于笔者所在的中二班是4岁-5岁的幼儿,所以年长一些的幼儿比年幼的幼儿在规则方面懂得就多,李昊已经4岁了,总是非常听老师的话,在看完图书后,把书整整齐齐的放在书架上,老师就让李昊当起了图书保管员,监督看完图书一定要放好。这一招很管用,很多孩子都学起了李昊,看完书后认真放好。看来榜样的作用还是非常有用的。
欺负、攻击。大小幼儿在一起玩耍时难免一些矛盾和冲突,常常有大欺小的现象。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事件中,成人的介入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能成为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契机。
案例三:某天小二班的孩子们下午照常看起了教学资源里的碟片,比一些孩子大半岁的达达小朋友这天心情可能不太好,这时,站在达达后面的辰辰十分开心的大声跟着电视唱歌跳舞,这一些动作可能吵到了达达,于是他说了一句非常成熟和让老师惊奇的话:你可以小点声坐在凳子上吗?语气还十分不耐烦,可是辰辰不听她的,继续唱歌跳舞,俊达非常生气,上去推了一把辰辰,两个人就这样打了起来,老师调节才解决这场纷争。
2.年幼幼儿发起的交往行为事件的主题
案例四:某天,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突然听见了哭声,连忙过去,只见奔奔细皮嫩肉的额头上有一道被指甲划过的血印,我连忙问是谁干的,旁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说:“是婷婷!”当时我生气地问:“婷婷,你为什么要欺负奔奔?”婷婷低着头红着脸,很委屈的说:“我要走过去喝水,奔奔把路拦住了,说热水壶里的水是他的,不让我过去,我才挖他的。”老师要对孩子的冲突、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
3.各类游戏中的幼儿同伴交往
2岁以后的儿童同伴间的交往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同伴交往之间最主要的形式还是游戏。
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指导策略五部曲
1.五部曲之一:教养方式,民主平和
2.五部曲之二:邻里关系,和谐融洽
3.五部曲之三:契机把握,增进交流
4.五部曲之四:教师态度,平近亲和
5.五部曲之五:环境创设,分享快乐
五、思考与建议
幼儿同伴关系的研究与教育,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双重合作,更强调教师教育的部分,其一,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果说我们以宽广的胸襟容纳、欣赏和支持孩子,那么就能使他们在获得尊重、信任的同时,培养探索兴趣,增强自信心;其二,对于孩子来说,在探索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感受,并让他们有机会尝试失败,纠正错误,这对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坚韧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同样是十分有益的;其三,有时候,教师宽容的态度、欣赏的微笑,远远比严肃的批评教育更有用,它能使用孩子得到反思和自省,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邹泓、林崇德.青少年的交往目标与同伴关系研究[J].
[2]秦玉友.审视教育学的新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4,(3).
[3]周宗奎、林崇德.小学儿童社交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研究[J]北京,1998,(3).
[4]刘生庆,幼儿情绪理解及其与社会行为同伴地位之间关系的研究[J].
[5]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师大出版社,1999,(1).
[7]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P],江苏: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8]唐淑,幼儿园艺术健康和社会教育[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成静。与孩子一同成长[M],厦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0]贺寨平,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
[11]候愛民,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因素及家庭教育的策略[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
[12]蒋俊梅,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M],教育探索,2002.
[13]江美玲,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J],山西:安庆师院学报(社科版),2002.
[14]聂莲,教师是幼儿同伴的支持者和引导者[M],江西社会科学,2000,第7期.
[15]刘惠军、王晶.家庭因素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