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融合策略

时间:2024-06-03

郝爱云

【摘 要】《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便是应当具备一定的生活化。也便是说,学生构建相应的品德应当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与认知。只有在基于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感受后,才能够产生心灵的共鸣,真实的了解到道德内容。因此,在展开教学时,需要充分的引入实际生活内容,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便需要富含一定的爱心,并且用自己的爱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认知;体验;感悟;爱心;回归生活;健康成长;引路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75-01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内容便是《品德与社会》,它肩负着公民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责任,而《品德与社会》的关键内容便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同时也是身为师的光荣使命与职责。

陶行知先生曾发表“生活即教育”的看法。新课程中也指明支持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并且重点指出,学生需要将现实生活作为课堂基础,来完成品德教育。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我们需要对学生所处环境与生活产生重视,进而采取一定针对性的措施,将现实生活引入到课堂当中。在进行教学时,教材并非是唯一资源,教学资源还包括着学生丰富多彩的世界、相关经验以及感受等。课程标准指出了新的教学建议,指出了“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使教学能够更加充实”以及“拓展教学空间”等要求,也便是在展开教学时,要尽可能的避免远离实际生活,采取说教的现象发生。在品德教学中,尽可能的将课程内容与多姿多彩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课堂中充满着现实生活的影子,进而感染学生的情绪,产生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

1.自主学习,感悟生活。

自主学生能够帮助学生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增强发展水平。小学生的人格还处于发展时期,同时也处于未定型的关键时期,由于环境存在的差别会产生不同的个体性格。正因为如此,构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基于自身性特性下选择恰当的环境不断发展,进而培养自行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力。在《父母的疼爱》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来了解到父母的疼爱。采取剧本的方式,亲身经历,从实际中感受到父母的慈爱,了解到父母的伟大,深刻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培养出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传统美德。

2.激发兴趣,走进生活。

托尔斯泰曾表明:“一个成功的教学并非是强制的让学生进行学习,而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树立一定的学习榜样,例如端正、规范、美观的字,进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并且将榜样作为目标,不断的努力,实现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世界上的杰出人才以及大师等都对某一方面拥有着强烈的兴趣,并且在兴趣的推动下不断学习,进而获得伟大的成果,因此,教师需要将调动学生兴趣放在关键位置。学生通常具备较强的自尊心,但是却不具备强大的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要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与温暖,进而帮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只要学生存在着进步,哪怕微不足道,也要给予表扬。构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感悟生活式教学内容

1.自主实践,热爱生活。

学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单纯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可以发现部分现象、事情与书本和老师所讲完全不同,进而产生疑问,假如,我们在展开教学时,无法针对学生提出有关现实中的问题进行解答,那么教育便丧失了存在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发现这些问题时,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三观与生活态度。在《我的劳动感受》一课中,我展开教育的方式为:引导学生对其他人产生关注,并且了解到学校、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都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在辛苦的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为我们服务着;并且让学生尽可能的去尝试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使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劳动的内容,体会劳动的辛苦,进而培养出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尊重劳动人员,同时在劳动实践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迈入孩子世界中,了解到他们的交流内容与在座什么,思考他们碰到什么困难,这便是我们教师应当完成的职责。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让孩子参与到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并且展开实现,进而达到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教师不再仅仅只传授知识,也不是針对教材展开教育的人,而是学生开展相关活动的鼓励与支持者。是帮助、引导学生活动的人。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际活动,身临其境的感受与了解到其中的内涵,进而完成学习目标,避免只通过听讲的方式来完成学习。展开教学时,充分的分析学生生活,恰当合理的针对教学内容与目标完成相应规划,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去体会外部世界的美好,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需要让学生用心去体会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生活的美妙之处,感受他人的奋斗艰辛与幸福,进而使内心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丰富情感世界,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学生时期正式处于构造个人品质的关键时期,他们品德是来自于对社会的了解、感受进而慢慢建立的。因此现实生活对他们品德的形成具备非常大的影响。对学生展开教育时,教育内容需要契合学生生活,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可以自行的处理生活中的难题,进而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需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翱翔,发展自身品质,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因为教学内容富含实际生活方面的内容,进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思考,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生活,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产生兴趣,并且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面对的对象永远是一群充满求知欲的孩子,因此教学内容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这便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尝试。在展开教学时,基于现层次学生具备的特点下构建科学且合理的方案,并且方案中需要注重将学生作为主体与核心,将学生视作为关键内容,以此作为基础,不断的改善教学内容,进而使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夏红林.品德与社会教学应从生活着手[N].江苏教育报,2018-11-28(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