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李丹
【摘 要】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学观念。相比于传统用人唯分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更加重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学校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学校来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进行培养,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有一些影响学生法治意识提升的问题存在,如何逐步消除这些问题,是现阶段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77-01
引言
初中时学生身体和心理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引导的黄金时期。初中教师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小就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能让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得到最广阔的成长空间。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健全的品格,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法治课程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指导的教学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实际体现。当前的素质教育观念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也就是德、智、体、美的综合性发展。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与法治意识的关键课程,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除此之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初中生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的外界信息虽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拓知识面,扩充学习资源。但一些劣质的信息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的错误的引导。初中生的社会经验较少,无法对外界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很多学生在和外界的接触中沾染了一些社会上的恶习,甚至做出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而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在思想上弥补了这一漏洞。学生可以在正确的教学引导下借助外界环境充实自己,而不受到负面信息的侵蚀。
二、当前初中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
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学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法治知识教学课程,学生的法律知识往往都来自于教师及家长的零星普及,和一些生活中的日常交流。而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直接开始法治意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根据教材对学生的法治与道德素养进行教育,这离不开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但大部分的初中生学业压力紧张,很难有时间去了解相关的知识,这也是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进行法治意识的教育工作时,往往还依照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即通过灌输式教学来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情况,而不是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效果。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法治知识的含义,自然也不能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素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个人的个性化思考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长期以往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会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产生反感心理。这样不仅会让学生的法治意识停滞不前,还会让学生的实际发展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3.教学成果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和其他学科不同,学生法治意识地提升更多地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待外界的崭新方式上。通过法治素养的增长,学生可以成熟的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并且遵守法律严格要求自己,这才是法治课程的核心教学宗旨。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应用起来。例如学生在对待校园暴力事件时,很多学生会下意识地选择忍气吞声。这样不仅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也会对整个校园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法治课程的实际作用性并没有体现出来,反而成为了流于形式的面子工程。
三、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策略
1.完善传统的教学理念。
想要有效落实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工作,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确保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能以最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法治课堂的教学工作中。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清晰地认知。并且在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同等的教学内容。
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时事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书本上的知识还是死知识,只有将知识进行灵活的理解,才能真正的达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目的。通过时事和知识的结合,学生不仅可以对法律有了进一步的学习,还能通过多变的事件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法律知识应用能力。
2.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加强对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度理解,所以在实际的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師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法治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的情境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对问题进行本质的思考。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例如针对社会中常见的纠纷事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这类事件展开思考,并且和其他同学根据自己思考的内容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思维的碰撞弥补自身思维上的不足,还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开拓新的思维方式。在提升自身法治意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自主思维能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3.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
随着人们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法治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丰富课堂内容的多元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兴趣爱好,通过网络来自行搜索法治知识,与自己的学习内容相结合,显著地提升法治教学的教学效率。学校还可以在学生的食堂等场所设置电视,并且为学生进行固定的普法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显著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丰富自己的教训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最有效的法治课堂。进而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金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07).
[2]张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辽宁教育,2018(13).
[3]王汝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育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