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培养学习力,使展讲课堂“活”出灵魂

时间:2024-06-03

唐淑云 陈凤平

【摘 要】在新课堂教学模式“雨后春笋”般的当下,真正落实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使得新课堂“活”的同时能形神兼备,“活”出灵魂,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才是课改的核心目标。

【关键词】学习力;新课堂;灵魂

【中图分类号】G2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2

为了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广大教师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使得语文课堂出现了勃勃生机。为了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使得新课堂“活”的同时也能形神兼备,“活”出灵魂,真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我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下,我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落实小组合作的目标,避免流于形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也被众多老师接受与运用。然而,在我的尝试运用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新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是每位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认为要想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应该注意做好以下。

1、必须精选合作学习内容,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首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答案非常明显,而且是唯一的,那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次,要选择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如我在教学《桥》这篇文章中,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处处写的是老漢,为什么却要用“桥”来作为课题?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这个问题,如果单靠个人的思考,有一定的难度,而在小组合作中,就很容易地突破了难点,“桥”不仅指老汉身旁的那座木桥,更是老汉舍己为人精神之桥的象征,有些同学甚至还想到了党员和群众之间的生命桥梁……这样类型的题目才能给组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才能使学生在或轻松或竞争的气氛中完成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二、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生成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独特性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型的人才,在新课堂中,可以说,学生的质疑、生成问题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节课的成功与否。如果学生能够运用发散思维,敢于质疑,大胆提出各类问题,产生更多的头脑风暴,那么这节课不得不说是“活”的,而且活出了应有的“灵魂”。

如在学习《桥》这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在展示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这句话写出了老汉面对危机的焦灼,大部分学生能紧扣“沙哑”一词去谈体会,还有些能紧扣语言描写的方法去谈体会,当然这些都是很不错的,就在这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这句话这么短,却用了三个感叹号,和我们平时的用法很不一样,我认为这三个感叹号用在这里也更能突显出当时情况的紧急以及老汉的焦虑……”当然,这个学生的说法是正确的,这就是断句运用的妙处。同学们听了,不约而同地向他投以赞扬的目光,我趁机对该生的独特思维给予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三、优化课堂评价语言,去除虚浮、无效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力的关键。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思维、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换言之,有效的评价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方法的隐形体现。尤其是在新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评价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进行小组评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是困扰很多教师的一个难题,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课堂评价出现了虚浮和无效的现象,失去了评价该有的价值与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1、可以回避的“假评价”,如,明明知道同学答的不对,但是仍然说“很棒”;2、缺失针对性的“空评价”,如只要是点评,一律只会说声音洪亮,很自信,站姿很好等;3、零散琐碎回答的“浅评价”,如这个问题答的很好,说的也很明白等。新课标也指出:评价具有导向和指引功能。但是上述这样的评价不但不能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也许还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完善,发挥小组合作中评价的真正作用。

纵观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摸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改变:

1、善于倾听。俗话说:倾听是一种美德。而在课改下的新课堂中,倾听是另一种思考。只有懂得倾听的同学,才更能提出质疑,在评价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虽然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有权利畅所欲言,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急于表现自我是他们共同的心理特点,但是,如果不善于倾听,只会自我地提出自己想提出的,课堂就无法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聚焦,也就无法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层次地理解。当然倾听不仅限于学生之间,教师也要懂得倾听,倾听学生求知的声音,倾听课堂中出现的小插曲,倾听课堂争论的声音,并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如,在执教《桥》的时候,文中有两处都是写到了老汉的“吼道”,而第一处是对于儿子违反了纪律的大吼,学生都能明白这是父亲作为一名党员,看见儿子违反党性的愤怒,而第二处也用到了一个“吼道”,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我略听到有个学生说,为什么又用到“吼道”,自己的儿子马上就要面临危险了还大吼,真是个很残忍的父亲。这个时候,我立马点拨:同学们,第二处吼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生都知道是老汉在推儿子上桥的过程中说的,那我继续追问,为什么还要吼呢?学生立马就明白了,原来是情况危急,老汉作为父亲,心里焦急,只希望儿子能动作迅速一点离开此地。学生们瞬间明白了这是源自于父爱。如果当时候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也许就永远认为这是一个残忍的父亲。那将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堂课。

2、注重多元评价。课堂不仅运用教师评价,激励学生合作学习。还可以开展同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发挥同伴的评价,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相互欣赏,真诚又婉转地为同伴提出建议,而不是只盯着同伴的缺点,忽视同伴的进步,忽视同伴的优点。

课改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的内在品质。课改的最终目的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否则,一切形同虚设。因此,我们在追求课堂“活”的同时,要“形”“神”兼备,使新课堂焕发出该有的生机,焕发出别样的“灵魂”。

作者简介:唐淑云,女,汉族,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人,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硕士学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