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陈显芬
【摘 要】国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灵魂。它应该为每一位华夏儿女所熟知和尊崇。尤其是我们新疆这么一个多民族集聚地区,对国学教育的不足和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令人喟然长叹。本文着重谈谈如何将小学国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来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儒雅气质,为今后的“薄发”,积蓄力量。
【关键词】让国学走进课堂;让精髓熏陶心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2
一、国学经典的含义
国学,是属于中国的特有文学。它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政治乃至书画、音乐、易学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那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小学生课堂中的经典国学,它是用简要明了的文字对人文伦理、道德教育进行深刻的描述,使人们不需要过多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就能明白其中包含的教育理念,以此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二、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价值及其意义
熟练诵读经典国学,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分辨人性的善恶,还有助于孩子们日后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国学有利于塑造一个人的高贵品质,我们要建成幸福和谐的现代社会,实现中国梦,必须提高每个人的精神品质。古人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利用孩子小学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是最适合不过了。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如何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传递给我们边疆的民族孩子,是我们援疆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新疆地区学龄儿童国学水平的现状
1.应试教育让国学在茫茫题海中越走越远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课堂实践,现实告诉我,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考分服务的。在新疆地区对学生来说,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就拼命学,无关的就放一边,一星期一次周考,一个月一次月考,还是教育局统一发卷统一改卷,全县排名。因为国学知识在各种考试中并不占主要地位,所以自然受到学生的轻视。每天穿梭于教科书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主旋律,在他们的脑海里语文学习就是抄词语、背课文,枯燥单调得简直让我仰天长叹!新疆的孩子每天做着《三字经》韵律操,嘴里念的唱的如流水,还有《弟子规》也一样,孩子们背得简直是滚瓜烂熟,虽然孩子们并不懂其中要传递的意思,但是孩子们能够背下来也是好的,也许总有一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朗上口的语言熏陶、优美朴实的诗句感染总是更优于声色俱厉的言传。每次我上课一提到他们熟悉的,孩子们就很兴奋,也很自豪!只是每天在机械的重复着,没有深入的去挖掘经典的精髓,可惜了!
2.课外阅读是白纸一张
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实在太少。记得我在五年级和四年级班级里面做过一个调查,有一次我让孩子们把书包里的课外书拿出来放桌面上,全班50个人,我统计了一下,慢吞吞地大概拿出了皱巴巴的10来本。我就觉得很纳闷,这是怎样一种状况呢?多么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够为孩子的长久幸福做点功德,哪怕只是杯水车薪!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在这门功课上有杰出的突破的,同时也不可能会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3.家庭教育的背景是“我教父母学国语”
在新疆地区,老一辈的人特别是当地的老百姓基本是不懂国语的,我们的民族孩子家庭教育的背景是“我教父母学国语”,對于汉语,他们是文盲。那么又会有几个孩子能够静下心来教父母学国语呢,还都不是随父母们一起讲维语。众所周知,学习一种语言是需要一个环境的,连普通话都不会讲,国学自然而然就靠边站了。
孩子们学得这么辛苦,老师教的更辛苦,为何班级里排名靠前的孩子,成绩依然挣扎在及格边缘呢!要想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必须要博朗群书,不但四书、五经,还有天文、地理、史学等从简到繁都要熟读。记得巴金说过:“我仍然得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郭沫若也曾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可见,儿时的积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以大阅读为重要途径势在必行,作为一名援疆老师,我要对得起“援疆”的伟大使命,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选择。
利用“推行经典诵读”为契机,激发孩子阅读经典的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经典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开学初跟学校领导商量,结合我们温州援疆指挥部“国学进校园”的助学项目,让我们的国学课真正走进课堂,每个星期给每个班级安排一节国学课,然后我主动提出为学校增设国学社团活动课,既然家庭没有氛围,那就让学校来创设,让孩子们浸润诗香,畅游书海,开启快乐的经典诗词之旅。
四、针对新疆维吾尔族孩子“推行经典”实施策略
1.让国学课和德育课完美结合
学习经典,最重要是让孩子喜欢,对之情有独钟。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经典,爱上阅读,这就是现在我需要努力的方向!经过大半个学期的摸滚带爬,在上课的过程中,为了让枯燥乏味的经典文字在孩子们心目中鲜活起来,我尝试了很多方法,结合孩子的天性,将国学教育适当“游戏化”,让孩子边玩边学,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学习。因为维族孩子喜欢唱歌,于是我试着将文字转化成一首首歌,到处去搜索有关这方面的歌曲让孩子来吟诵,但是我发现这样的方法只适合个别古诗词,譬如可以用说唱的形式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可以用歌声将《春江花月夜》唱出来,但是这样的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古诗词。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努力地探寻着,找教学视频,制作精美课件,寻找动听的歌曲,自己博朗群书……在边教边学边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地我发现所有古代圣人留给后人的经典著作都是为了向我们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我突然想到我们中央电视台每年都有一个大型的公益活动——寻找最美少年!而且都有专门的系列报道,我何不利用这个平台来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呢,就让国学精髓融入德育吧!有时候我不得不承认,人的灵感是很神奇的,这或许应了那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每堂课在学习古诗文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一段德育教学视频或一篇德育教育的课外阅读。经过几个星期的课堂尝试,效果还真的非同一般,我的课堂孩子们喜欢了,一节课40分钟总是一晃过,不仅老师上课轻松了,孩子们学起来也轻松,而且爱学。每节课五分钟的最美少年纪实片成了孩子的期待,看到片中少年的认真好学、乐观进取,孩子们马上想到了《论语》中的“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看了为自己的理想不顾一切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少年时,孩子脱口而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当看了六岁的小女孩王安娜照顾生病的奶奶和太奶奶时,孩子马上想到了课堂上学过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个个生活中真实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碰撞,在“对照别人,检讨自己”的基础上领悟“爱”、“孝”与“感恩”的真实内涵。每次看后在我的引导之下孩子也会很自然很主动的结合本节课内容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谈谈片子中最美少年的美表现在哪里,哪些地方感动到你……并还能写下简短片段来鼓励自己,很多孩子还能将自己立下的誓言付诸于行动,虽然有些是老掉牙的话题,但是我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心灵已经受到震撼!有些孩子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座右铭: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做命运的强者;不甘平凡,不愿屈服;挺起胸膛走出一条崎岖的人生路……中华传统美德不是概念或口号上,而是一种实践,一种通过生活中的行为活出来的精神,因此美德教育要少说教多实践,给孩子们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让他们在故事中、在行为正向引导中,明白这些品质具体是什么。
“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也不再是一句口号!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规》,落实“孝道”;通过《三字经》来启蒙古代文化,塑造孩子高尚的灵魂;让《论语》中的学习方法和做人道理来指明孩子前进的方向……这些经典可以说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准则”,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尊敬师长、和别人平等相处、懂礼貌、讲信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是孩子以后步入社会和社会接轨的通行证,直接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
2.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孩子参与
在校园里开展“中华经典国学诵读”活动,“学国学,得法在课内,功夫在课外”!为了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让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为此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每个班级安排一节国学课,每天晨读期间保证学生有30分钟的经典诵读;利用每节语文课前的几分钟诵读;将午间时间合理利用起来。值日老师和辅助员负责巡逻打分。
(2)一学期举行两次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比赛。
(3)肯定和鼓励要及时:将诵读情况优秀的班级拍下视频在各个班级里播放学习;每个月给优秀的班级奖励“优秀朗诵班”锦旗。
3.加强老师学习与培训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任教校本课程国学课,让我再次走进《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经典文本。之前,一直以为此类书籍只是适合幼儿园或者是低年级小朋友睡前或饭后翻翻看看,自从自己认真拜读以后才体会到这些书籍对于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尤其是《三字经》和《论语》,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典故,且皆为精妙文章,每读一篇都会让我心中豁然一亮。每当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一旦碰撞,擦出思想火花,共鸣之处不由我热血澎湃!在这四十不惑的年纪里,才让我真正明白不是所有经典都可以流传百世,所谓的贤书就是用圣人的温暖和伟大胸怀去书写出来的永恒!我想,如果孩子從小接受的国学教育,他就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自己想做什么,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气魄,“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哲学思想高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励志情怀,会让一个孩子从小有心怀天下的志向。而一切世间世俗诱惑,将不足以撼动他们高远立志的天平。所以我们老师,要有“给孩子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还不能是一桶死水或腐水!
信息高速发展变化,老师要不断的补充“营养”,才能够更好的浇灌“花苞”,让它们绽放花颜。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五、国学经典诵读初显成效
如今漫步在从校园的角角落落,你总能看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操场上,教室里,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孩子们畅游书海的身影,早读课上孩子们沉浸在古人抑扬顿挫的美妙音韵里,那稚嫩的声音随诗香飘扬在窗外。
记得有一次,五(4)班一个叫艾力亚尔的男生,抱着一个本子跑进我的办公室说:“陈老师,您教的所有《论语》和古诗文以及《增广贤文》我全部会背了,可以背给您听吗?”我感到很诧异,“全部会背了吗?”,我有点不相信,于是我说:“当然可以,背吧。”几十首古诗,几十句的孔子经典话语,一口气甚至连顺序都没有变的背下来,我目瞪口呆了,“这孩子是天才吗?”我在心里默默地想。每个班级一个星期虽然只有一节的国学课,但是在这一节里内容是相当丰富:三首古诗,三句论语,一段增广贤文……开学到现在也都十几个星期了,古诗词最少也有40首,从头到尾一字不错地背下来,连顺序也不变,连我自己也做不到。于是我拿了一个凳子招呼他坐下,问:“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背诵的,我要把你的方法也告诉别的孩子!”“老师,我喜欢您的课,觉得很有意思。”第一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喜欢的魅力竟然如此巨大”还有比这个学生的话更能鼓励一个老师的吗?多少次午休时间待在办公室的我,总是能听到办公室门外几个学生聚在一起背“子曰~…”听着孩子们那不大标准的普通话,我总是很感动,“为何要坐在地上背诵啊?到教室去吧。”
赶紧行动起来吧!让一篇篇闪烁的经典,润物细无声地淬炼着孩子们的灵魂。把阅读植于校园,让诗词激扬青春的风采,传承民族智慧,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