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凸显“语文味”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4-06-03

杜世荣

【摘 要】教师常用“上出了语文味”来评价一节好的语文课。不言而喻,那“语文味”就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具体指课堂教学上突出了语文本位——工具性和人文性;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使师生互动合理协调;在趣味之中,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语文素质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师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力求“语文味”的完美体现。下面以《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地下森林的断想》三篇课文的教学实践,浅谈语文阅读教学凸显“语文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语文阅读;有效方法;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1

一、注重朗读,理解文本,品尝“语文味”

“读”是学生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主要途径。一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是没有活气的语文课,是缺乏理解推动力的语文课,学生就不能真正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美。

在《曹刿论战》第二课时教学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理解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依照课文内容,教师单纯讲解,学生未免有点乏味。于是,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分角色的朗读中,学生了解了战前准备时曹刿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的对话内容,领略了战场作战时曹刿运筹帷幄的指挥场景,明白了战后论战时曹刿向鲁庄公论述的作战取胜原因等。同时,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也了解了战争故事,理解了曹刿、鲁庄公各自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1、长勺之战是哪两国之间的战争?战争地点在哪里?最后哪一個国家取胜?2、战前曹刿与鲁庄公怎样对话的?战争要取胜的首要准备是什么?3、鲁庄公和曹刿分别是怎样指挥作战的?在谁的正确指挥下战争取胜了?谁的军事才能高?高明在何处?4、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回答问题时,85%以上的学生不仅不假思索的踊跃举手,而且能畅所欲言地准确回答问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真好,令人欣慰。可见,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情境,既能明晰文章内容,又能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品尝到浓郁而美好的“语文味”。

二、巧用文本,激发情感,发散“语文味”

一节好的语文课,除了精心组织课堂,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外,还需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激情。激情最能体现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教师要设法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让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觉得应该巧引文本内容,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情感。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教学中,经过翻译与分角色诵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在人物对话中感受了妻、妾、客人三种人物情感,在邹忌“三比”的进谏中感受了爱国热情与劝谏的忠心,在齐王“三赏”下令中感受了变革的决心,在朝廷“三变”中看到了劝谏的效果。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激情,我巧妙效仿齐王的“三赏”:“在课堂上,凡是大胆表述自己见解的受上赏;凡是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受中赏;凡是在讨论中有自己见解传入我耳朵的受下赏。”学生听到这样的激励后,马上沸腾了,抢着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学生学习趣味更浓了。在激情四射之中,研析了课文,探究了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正是巧用文本内容的效果,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得到了强烈的发散。

三、联系生活,注重实际,升华“语文味”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教育学生要把课本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一般能力外,更要引导学生把课本学到的知识跟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课堂上,如果老师只注重课本说教,对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这不算是好课,反而是背离新理念的传统课。因此,教师每上一节语文课,一定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把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是文本“语文味”的升华,更能体现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能赢得师生的喝彩。

在《地下森林的断想》一文的第二节课教学时,我紧扣“研析重点语段及句子,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并联系实际生活,教育学生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教学重点展开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之后,我就紧密联系实际,依照国家“退耕还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做了这样的总结:“树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与人为伴,或街道树、路旁树、山沟里树、山梁上树,或一片小林地、一片大森林、一片地上森林、一片地下森林。树见证着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树为人类无私奉献。我们要爱护树木,爱护森林,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这一节课正好是我给学校全体语文教师上的一节示范课,听课的师生顿时鼓起掌来。当时,我一下懵了,根本没有想到能获得如此好的效果。可仔细想来,我的精彩之处就是把课文内容、生活实际、时代精神巧妙的结合起来,既拓展了文章内容,又教育了学生。由此看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带着时代精神去教学,更能升华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四、课前导语,课堂评价,加重“语文味”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智慧的开启者。只有教师自身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才能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风趣幽默,充满浓郁的“语文味”。为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经常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要钻研教材,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导语和各环节间过渡的衔接语言,使导语紧扣课文主题,新颖别致,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使衔接语言顺着教学程序,自然流畅,起到指导学生学习思路的作用。同时,语文教师要有灵活应对能力,做好褒贬恰当的课堂评价。教师教学语言很关键,好的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而且能加重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课要充满“语文味”,教师不仅要重视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还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点燃激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更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知形象、体验情感、表达思想。

参考文献

[1]刘凤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9(18):1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