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段秀红
【摘 要】誦读教学法是中国传统的经典教学方法,古往今来,诵读在文言文教学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文言文诵读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研究在课改的热烈气氛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中所遭遇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可行性策略,希望能给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诵读的培养留下启示。
【关键词】诵读;中学文言文现状;诵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2
前言
回溯中国上千年来的语文教学历史,从先秦诸子到近代五四运动,文言文教学一直作为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学习方法,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碰撞中,需要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把“诵读”贯穿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中学生文言文诵读学习现状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方法在课堂上的应用情况不是很理想,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学生对文言文诵读缺乏兴趣,认为诵读枯燥无味,机械化。以本校为例,主动诵读文言文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且大部分学生没有将文言文和生活语言联系起来,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文言文的动机。
二、中学生文言文诵读方法的对策研究
朗朗上口的诵读,是将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的过程。诵读可以感悟语言的魅力,在抑扬顿挫的读音中感受诗性的文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诵读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现阶段我们需要对这传统的教学手法进行变通和发展,以此来改变中学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
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4-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展期阶段,这个时候学生能主动思考,并更注重自觉接受启发。对于语言的运用,适当地运用诵读教学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内容,实现文言文的教学意义和价值,总而言之,文言文的诵读策略可以做如下安排:
(一)初入文章语境,钻进文言文。
学生在初次接触古文章时,对一些生字音节不了解,词句意思也不清楚,作品也不熟悉,这种情况下不适合大声朗读,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重点读准生字音节,并了解其含义。让学生运用细读、慢读的方法,能够流利朗诵文章。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日常累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古文相结合,想象自身融入古文情境中,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领悟作者写文章时的心情,进入文言文的语境中,为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时,在诵读前,教师简要阐述下作者和文章背景,并进行巧妙地提问:“苏轼在中秋月色下饮酒,仿佛乘云御风,不禁感叹人间美景,美的都不像人间!月亮转动着,照着心事重重的人不能入眠。此时月亮是圆的,这么美好的景色不应生恨,但为何在离别时才团圆呢?月亮会遇到阴晴圆缺,人也是如此,有离别有团聚。作者在感叹人生时,一种悲凉无奈的心情油然而生,但同时也点燃起作者心存美好的念想。”教师循循善诱,在诵读之前为学生营造阅读古文的情境,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文章产生会深刻的印象,对古文的情感会有更独到的体会。
(二)融入感情,体会文章情感美。
有感情地朗诵古文,能让学生和古文中内在情感产生共鸣,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人文因素,在饱含情感的诵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再现文字所描述的形象,和作者进行对话,并紧紧跟随,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融入感情地诵读文章,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应指明,在初入情境地阅读下,融入感情地再读,并修正初次诵读的错误,鼓励学生再读领会文章的情感。
(三)结合现实,提升价值观。
在文言文前两次的诵读基础上,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体会到文章内在的情感。但想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必须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运用文章的思想关照周围,关照自身的世界,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学习目的,才能真正实现学有所用。从而提升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中,前面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后面又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么,美得不像人间后又生悲的情绪会感到突然吗?学生参照现实,感悟到作者情绪变化。前面写月色之美,然后提及难以团聚的伤心事,由此引发了悲伤而无奈的感叹,最后心存美好的念想。对照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着重注意文章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对照现实,让学生感同身受。学生在感悟作者的情感中得到洗礼和升华,陶冶情操,最终到达提高审美情趣的作用。
宋代理学家曾经说过“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字词意思,并对文章有了深刻而全面地了解,熟记文章,还能将文章的佳词妙句运用在书面表达中,在语言表达能力上也有了更高地提升,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指导和训练,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课程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用“诵读”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和价值,文言文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三、结语
“诵读”作为一种历经时间洗礼与见证的传统教学方法,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当今语文教学或文言文教学中,诵读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尤其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利用诵读教学,使诵读始终贯穿于文言文学习中。重视引导,创立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感,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思.文言文诵读教学方法的依据性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1).
[2]祝成林,张宝臣.教师专业发展:基于课例研究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0(01).
[3]黄守法.中学文言文诵读性教学原则新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
[4]陈玲.文言文中的美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9(07).
[5]张心科.论诵读的内涵、意义及要求[J].教育学报.2009(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