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方珏旋
【摘 要】“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核心素养”实现路径有很多,具体操作中,必须考虑实际情况、学生兴趣、接受能力等。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支持下,小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活跃语文思维,将来,才有可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帮助,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内涵分析;实现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21-01
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在“立德树人”任务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个性特征,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授课手段的创新,有效策略的实施,给孩子突破自我创造机会,使他们时刻活跃着思维意识,在全面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利。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整理教材内容,一边纠正“核心素养”认知偏差,一边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探索出最合适的育人路径,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有总体框架,也有本质内涵。它是以培养“优秀人才”“全面发展人才”为核心的,相关理念渗透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实践等方面。新课改后,基础教育进入了新时代,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提高建设能力,尝试以创新性思维认识新鲜事物,解决真实问题,产生“语文即生活”的意识后,慢慢形成必备品格,随之完善认知体系[1]。从学科属性来看,核心素养不仅涉及了学科知识的单独完成,还包括某一领域问题的系统性研究,锻炼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个性化发展的好习惯,是教师们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个体融入集体活动,相关技能熟练掌握,对于小学生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而言就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形成语文情操,拥有一个健全人格,小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到绝对的优势地位才更令人有所期待。
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
1.足够重视语文积累。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对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积累,进而在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如在阅读《桂林山水》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了积累和分析,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组织学生对这一句话进行解读,并在阅读中进行积累,比如:分析该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即:“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的排比句;再对每个小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中将“水”比作“翡翠”,以锻炼学生的解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当然除了对句子进行解读之外,我们还要对其进行仿写或者是有意识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2.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素养教学也可以解释为实践性教学、体验式教学。如在《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给学生们展示几张大象真实生活照片,从视觉角度让学生们感受大象的憨厚可爱,再结合文中人与大象的故事情节体会大象的聪慧和善良。課本的后半部分故事氛围以凝重、悲壮为主,教师们可以截取一段符合课文主题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能力,结合课本的具体情节,将知识内容与虚拟的场景体验联系起来。让这个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真挚感人的故事最大限度的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感。
3.引导学生审美创造。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3]。如在教学《幸福是什么》一课前,让学生写写“你的幸福是什么?”孩子很纯真,有的写“幸福就是有很多的钱,可以买喜欢的东西”;有的说“幸福是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还有的写道“幸福就是考上清华北大,将来出人头地”;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学生写道“我的幸福是赚多多的钱,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孩子对幸福的理解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幸福观。我没有给予评价,而是对孩子说“我看到我的学生,能健康快乐成长,我就感到幸福。”孩子们起初一愣,然后高兴地笑了。“幸福到底是什么?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探讨,幸福到底是什么?”最后结尾中,我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采访现场,让一名学生做小记者,采访其他学生:“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你做过哪些感到幸福的事情?”其实,在小记者采访中,我发现在孩子的眼中幸福还有更多的解读,因此,让孩子们自主发言,实则也是走进了他们的心田。这也是文字背后的另一个世界,是孩子们心灵的幸福颤动。而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背离原文要表达的教化人心的目的,只是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和感悟这个现实世界,并能够与文字表述的内容形成契合点,甚至丰润了更多美妙的幸福之说,也让文本得到拓展,认识得到深化,从学生的语言应用所传达的意思可以看出稚嫩心灵中正确价值取向正在萌发和生长,从而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若想培养和现代社会发展相互适应的一代新人,作为教师,必须重点关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生为本,以读促学,读中悟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合作以及积累创新等等,针对核心素养的教学,必须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体现学科目标以及内容的循序渐进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研究[J].现代教育,2016(12)22-23.
[2]张小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1)77-78.
[3]吴明艳.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4)181-18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