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李婧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政治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情境教学是否有效,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和三维目标的关键就在于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景创设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因此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就成为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微课中创设情境。
【关键词】高中政治;微课;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64-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也有着很大的改进,情境创设的教学形式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应用得更加常见了,情境创设教学法因能够根据新课程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成长特点,恰如其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所以在中学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比较普遍。高中政治微课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以简短视频为展示方式的新型教学辅助工具。它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的特征。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恰当的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学习,谈一下高中政治微课教学的几种主要的情境创设方法。
一、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境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最大的问题在于“课程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多”“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可言”。
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象故事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但对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于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创设教学情境,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习,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叶圣陶说过“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句话的主旨就是要实行情境教学。教师要遵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的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二、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导入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例如:《生活与哲学》在讲授“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这个知识点时,引用了辽沈战役这个历史故事,接着提出问题“毛泽东提出先打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積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为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实施做好了铺垫。情境导入法常采用的方法有温故启新式、悬念诱思式、情境切入式。
情境渗透法。情境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与课堂导入部分,还应该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在导入部分,我们已经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如果在下面的教学中不能继续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那么学生很快就感到学习乏味了。这就好比一堆燃烧的木柴,不及时加柴,就会逐渐熄灭,如果能够及时适量的加柴,它能燃烧的越来越来越旺。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处理每一个大的知识点时,都为我们授课提供了生活化的素材,使我们能够把情境教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成为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例如:《生活与哲学》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时,引用的是“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工厂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在讲授“矛盾的特殊性”时,引用的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俗语;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设计了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故事,他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提出“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引用的素材,可以是学生的生活常识,可以是警句谚语,可以是历史故事,可以是事政热点,总之做到了生活情境的提出与课本理论的传授有机结合。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举例法、小组讨论法、分角色扮演法。
三、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把握“度”。课堂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理论知识。如果教学中一昧追求情境,可能就偏离了教学的正常轨道。这就要求教师“精”备课,并不是教材上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创设情境的,对于那些有必要、内容适合创设情境的知识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精”,不拖泥带水,做到激发兴趣与掌握知识辨证统一。
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思维变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高考内容灵活、取材广泛、知识跨度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其中变通性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它是指思维能变化多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当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教师要能够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讲授“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时,我们可以引用“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这生活素材来创设情境,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意义是什么?文化意义是什么?政府需要履行什么样的职能?”让学生感悟知识在不同模块间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用什么样情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承认学生的认知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实际上,我们教学中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往往冷落了持有与教学目标不同意见的学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这种做法在情境教学中是有害的。
中学政治内容很丰富,涉及到经济知识,文化知识,政治知识和哲学知识等等;不同的情景创设方法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不一样的内容要选取和创设不同的情景。每一种情景创设的方法虽然相分离,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堂课当中,教师有时会采用不止一种情景常设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内容选择情境创设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激情,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提高微课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秦在东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熟湖业人民出版社,2003年.
[3]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