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县级中专办学体制机制现状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4-06-03

【摘 要】广西各个县级中专办学现状差异较大情况。若仅依靠县级中专学校单打独斗,无法形成有利于县级中专发展的体制机制。只有自治区、市、县、学校几个层面上下一盘棋,才能建成良性的县级中专办学体制机制。

【关键词】办学体制;机制;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03-01

体制机制的合适与否,关系到县级职业中专学校的生死存亡。一年多来,笔者与教研团队走访了广西14市有代表性的县级公办中专15所、縣级民办中专1所及省外的县级中专2所,对县级中专办学现状做了一系列的调查,提出一些问题供思考。

一、县级中专办学体制机制的现状

现状一:现实与职教攻坚期望值有很大差距,部分学校资源严重不足,部分学校资源严重浪费。

2008-2010年职教攻坚期间,自治区、市、县等各级政府都按照学校个数等要求投入相对等额资金建设县级中专(职业教育中心),职教攻坚结束后,每所县级中专学校的办学基建条件都达到千人以上规模的水平。

随着基建条件的改善,部分县级中专学校迅猛掘起,在校生数逐年增加并趋向稳定,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保持在校生两千——五千人的规模。但随着职教攻坚的结束,各级政府投入县级中专学校的建设资金比较少,办学规模大的学校,近年来始终存在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虽然基建条件改善了,但有部分县级中专的在校生规模始终跟不上来,2010年以来,某些在校生规模每年都只有几百人,甚至有的县级中专长期以来在校生仅有几十人。在接近十年的时间里,部分县级中专学校几十人、几百人在使用着两千人规模的资源,造成了基建资源的大量浪费、极度浪费。

现状二:县级相关部门没有形成配套管理县级中专学校的体制。

绝大多数的县级政府、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基本上是用管理县级普通中小学的管理体制管理县级中专学校,与职业教育特点和本县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管理办法,各县基本没有。在此种环境下,县级中专学校很难推进适合本校的机制建设。

1.县级中专学校无法建立“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

2013年起实施“绩效工资”后,县级中专基本都过上了“大锅饭”的日子。干活多或少,只要按时上下班不犯错,都领财政统发的工资。唯一拿来衡量干多干少不一样的“绩效工资”,总额不高,还有“上封顶下保底”的规定,拼命干活的教师并不比得过且过的教师多领多少钱。“多劳多得”成了县级中专学校遥远的梦。

2.县级中专学校极难招聘到适合中职学校的教师。

近几年,部分县相关部门设置招聘县级中专教师的门槛过高(个别县规定只能招聘本科应届全日制对口专业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导致县级中专招聘不到适合职业教育岗位的教师(比如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是职业学校最需要的,却因为不符合应聘条件被拒之门外);部分学校因只有“非实名制”编制,有应聘欲望的教师感觉没有安全感,导致学校无法招聘到教师。许多县级中专教师队伍出现了较严重的断层现象。

3.县级中专学校难以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因各县对县级中专学校的财务管理跟本县普通中小学用同样的制度,多数要求学校的经济是“0产出”,这样的体制正好跟企业“创造利润”的要求相悖。这样的制度,让想引进“校中厂”的县级中专学校无计可施。

4.县级民办中专学校无法生存。

在笔者走访的15个县当中,仅有1灵山县的1所民办职校——广西正久职业学校在正式办学中。这仅存的一所民办学校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县政府层面调配民办中专与本县公办中专设置不相冲突的专业。其他县多数因“抢不过公办中专的生源”等原因,民办学校从“有”变成“无”。

现状三:县级中专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

大多县级中专学校没有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没有特色则难形成吸引力,在当地民众中心目中,县级中专学校的影响力不强或不好,不愿意选择县级中专学校。再加上多数县级中专学校招生专业没有当地特色,多与城市所在地市直、自治区直中专学校雷同。同样的专业,县级中专与城市所在地市直、自治区直中专学校相比,在专业设置、硬件条件、师资水平上都处在弱势。两者相加,县级中专很难吸引学生在当地就读。

二、改革县级中专办学体制机制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提高县级中专学校办学效果,必须改革涉及县级中专学校各个层次的体制机制。即从自治区、市、县、学校几个层面同时开展改革,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改革效果。

思考一:自治区、市层面需制订或修订适合管理县级中专学校的体制。

1.控制县级中专学校数量。

根据各县人口基数、交通以及各县所在市辖区范围内省直属、市直属中专分布等综合情况,确定县级中专学校的个数。笔者认为,把现如今的每个县办一所公办县级中专学校,改为人口基数大于50万人的县办一所县级公办中专。人口基数较大的县,鼓励民间资金办一所民办中专。此举可使自治区、市的资金相对集中投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部分县级中专学校办学条件不足、部分县级中专学校资源浪费的现象。

2.修订县级中专通用文件。

自治区、各市相关部门逐级下达适合县级中专学校应用的相关制度,县级相关部门有据可依,可以根据上级相关要求制订适合管理县级中专学校的管理体制。县级通用文件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修整。

思考二:县级中专学校上层管理部门体制要相配套。

1.体制体现县级中专学校办学自主权。

县级相关部门,在全面展开调研的基础上,参考自治区直管中专学校的上级管理部门的策略,制订适用于县级中专学校的人事、财务等相关管理体制,给县级中专学校办学自主权。***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县级中专学校来说,只有县级相关管理部门从体制上给予县级中专学校以支持,县级中专学校才能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校企合作”机制和教师激励机制。

2.改革县级中专学校教师准入制度。

一是改革“非实名制”。经过几年的实践,“非实名制”在县级中专学校并没有起到“因需调整”教师的作用,即没有哪所县级中专因为专业调整等原因解聘非实名制教师,皆是非实名制教师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转去应聘实名制学校或辞职,“非实名制”反而成為县级中专招聘教师的“拦路虎”,成了县级中专教师成长的“挡路石”。在当今县级中专学校吸引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重新核定实名编制、去掉“非实名制”已是迫在眉睫,为有意应聘教师先有一颗“定心丸”,才有吸引力。二是设立适合县级中专学校教师准入“门槛”。近年按县人社局、教育局制订的“近三年全日制本科毕业”、“专业对口”、“有教师资格证”等招聘条件,许多县级中专学校的相关专业根本招聘不到教师,这样苛刻的条件更把职业学校最需要的、有意加入教师队伍的“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拒之门外。笔者认为,当招聘“近三年全日制本科毕业”、“专业对口”、“有教师资格证”的新教师已变得举步维艰的时候,“大专毕业专业对口”、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都可招聘为县级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师。“本科毕业”“教师资格证”则可成为学校在职教师追求进步、职务或职称晋升的要求。

思考三:县级中专学校要完善自身管理机制。

县级中专学校生存之本,在于提高学校的内涵。思考适合本县、本校实际的发展之路,是每所县级中专的当务之急,亦是长久之计。

坚持服务当地为主、开放包容的校企合作机制。县级中专与当地经济、政府、民众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关系。若一所县级中专所培养的学生均是往外送,本地企事业需要的技术人才无法从县级中专招聘到,实为不妥。虽说大多数县级中专所在地大型企业较少,但小企业还是较多的,县级中专学校应主动联系本地每家小企业,只要企业能够安排1名及以上的实习生,都可以合作。横县职业教育中心2013年以来一直都探索此法,收到很好的效果,跟横县的几十家小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本土企业专家深入到学校参与修订符合本县本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学校向本地企业输送大量实习生,实习生也因在家门口就业而倍加珍惜。学校的在当地民众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坚持特色办学牵头、民众需要的专业设置机制。结合本县支柱产业,创新创办具有本县特色的专业,以特色办学吸引学生及家长。如横县职业教育中心结合当地茉莉花产业设置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苍梧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正久职业学校(灵山县民办中专)、贵州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等也结合当地茶叶产业设置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湖南醴陵陶瓷烟花学校结合当地陶瓷烟花产业设置了陶瓷工艺专业和花炮生产与管理专业。经过各校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县级中专能赢于城市所在地中专的发展好路。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姜大源.《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现状、愿景与当务》.

作者简介:韦颖红(1974.01-),女,壮族,广西横县人,横县职业教育中心高级讲师,主研方向:学校管理,中职语文教学。本论文是《县级中专综合改革研究》(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