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时间:2024-06-03

杜志成

【摘 要】小學阶段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基础阶段,由于小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会影响日后他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知。本研究主要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且依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分析小学语文课程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最后提出提升德育教育对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69-01

***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学生在精神上变得丰富,在思想上获得一种根基,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某种目的而去学习语文知识[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不仅是要教会学生获得学科的知识,更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的渗透德育教育,不断践行习总书记立德树人的要求。

一、德育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

小学最为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第一线阵地,语文教学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小学语文的课本也选用了许多我国古代优秀的道德修养的作品,就是为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我国优秀的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的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2]。德育教学因为它蕴含的精神内涵丰富,以及情感态度的积极体现,对于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来说,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和研究意义[3]。

二、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问题

1.课堂缺少互动性。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使课堂以学生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方式都应紧紧围绕语文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和复制的。部分教师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来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多媒体上,也不小心拉大了师生互动交流的距离,而阻碍了师生间最真挚的互动交流,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2.课堂变得形式化。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突出德育教育吸引学生的眼球,不惜将简单的问题复杂的呈现,分散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而使得语文课堂变得形式化,削弱了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同时,更多的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而不仅仅是完成德育渗透的一个形式。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环境下的创新,在教学中更好的解决问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小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

1.诵读中体悟德育教育的经典。

我国古代的教育都有一项内容是诵读中华美德贤文,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德育氛围[4]。虽然现代教育不断的变革,但是传统道德经典的诵读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结论,视觉以及听觉是人们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塑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在诵读中接受德育教育的古今传承。

2.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小学生处在勤奋和懒惰的冲突的阶段,结合这个年龄的身心特点,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欢快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语言上的互动交流,倡导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学习德育教育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5]。小学生对事物好奇心较强,对于重复的知识会产生厌烦,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断的给学生制造新的学习体验,更有助于德育教育教学的完成。

3.创造个性化的课堂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条件,导致他们出现不同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当充分的对本班学生进行情况了解,做足课前准备的工作,才能结合不同学生的成长特点,分析他们在德育知识和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对其进行因材施教。个性化的课堂模式,更能吸引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4.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接受能力。

小学生毕竟没有过多的接触过社会,他们的阅历和理解能力都有限,教师不能单纯的从自我的认知来选择教学内容,需要站在学生的层面去做好语文教学的设计,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为了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作为语文课德育教育新旧知识的桥梁,才能为新知识做好必要的铺垫,恰当的降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难度,甚至让学生对德育教育抱有一定的期待,在不知不觉中就渗透学习了新的德育知识,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接受能力。

5.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素质。

小学语文学科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稳定,加上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教师思维固化吃老本,缺乏生动有趣的语文德育教育教学过程。教师自古以来都是作为知识的传承者身份存在的,尊师重教是社会对教师的认可,但是教师并不能以此作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存在,这样会拉远师生间的距离,阻碍德育教育的渗透。老师应当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与学生合作,让学生在学习德育教育过程中,学会客观和全面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以此达到提升自我修养的目的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对德育的认可。

6.注重培养基础德育素养。

小学校方应适当完善对语文教育类课程的建设,使学生了解语文课堂中德育教育的丰富内涵,继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在小学逐渐普及德育知识、牢固德育基础和培养德育精神。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开展相关活动,增加学生对德育教育学习的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为我们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应该提高自我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渗透更好地为小学语文课堂服务,创新性的开拓真正带给学生快乐、属于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9(06):105-106.

[2]赵建成,石云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24+135.

[3]杨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J].学周刊,2017(28):55-5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