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孟俊花
【摘 要】情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桥梁和纽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从情感出发引导学生走进语文情境,充分感受和领略文学艺术的魅力,感悟人生真谛,陶冶高尚情境,增强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情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85-01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烈人文色彩的学科,而情感因素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才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高尚道德情操,顺利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一、设计课堂导语,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是一门情境交融的学科,语文教材很多的篇章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在课堂导语的设计上,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其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北朝民歌《木兰诗》时,笔者别出心裁以豫剧《花木兰》片断为导课手段,讲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经历。这样的曲艺形式不仅新奇有趣,而且很快的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引起了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木兰小小年纪为何要参军?木兰参军后又会怎样?乡亲父老见到木兰得胜归来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学生们会带着疑问很快的融入教学之中。
又如,笔者在讲解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时,笔者用动情的语言说到“夏天的夜晚是多么的令人神往,满天的星斗恰似一条银河,点点星光犹如远处的灯火。如果把银河看似一条繁华的街道,那么天上的街市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始想象……这样的导语设计无疑给《天上的街市》一文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学生们也会饶有兴趣的展开想象和阅读。
二、发掘教材内涵,陶冶学生情感
教材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坚实基础,也是实施情感教育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小说,其中不乏情感真挚、感人肺腑的好文章,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其中的情感因素,陶冶学生情感,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例如,笔者在讲解朱自清先生《背影》一课时,通过教师领读、学生诵读、文章研读等形式,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全文中“凄楚感伤”的情感基调,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之中,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为题用意何在?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内心感触?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们能够把握“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
又如,《最后一课》是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一篇佳作,这部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不仅语言真挚感人,而且主题严肃,叙事角度新颖。文章标题“最后一课”说明了老师的无奈、悲哀、气愤,也点燃了师生的爱国之情。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这是侵略者的文化侵略。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
三、运用语言艺术,拉近师生情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既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师生情感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求教师要语言精炼,做到言简意赅,而且要机智幽默、生动形象。这样利于拉近师生情感距离,实现心灵沟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教学语言同教学目标融入一体,用形象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深刻的把握文章的内涵,做到与作者“感同身受”。运用恰当比喻、拟人、夸张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如著名的学者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可以说,语言的形象性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活力之所在,而且也正是它才使语文课堂放射出异彩。
例如,某位教师在讲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一文时,针对一些学生“读书无用论”的论调,将《陋室铭》进行了改编,讲了一段《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电影。可以打瞌睡,写家信。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苦心。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全场学生为之屏息静听,听完一齐欢笑出声。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情感因素,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吸附力与感染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欢声笑语,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语文思考与情感体验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芳.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之我见《教育界》,2015年11期.
[2]张从娟.初中语文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方法《学园》,2010年17期.
[3]赵素娟.试论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研究《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10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