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崔艳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体现,而完成这一过程的主角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彼此融合才能出奇效。
【关键词】教法科学;学法得当;成效所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67-01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之一教师应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方法要科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活动方式,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几个原则:
1.生动性原则。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体现这一原则。例如教学旋转图形的题目,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下旋转过程,孩子们则会便于理解,容易掌握。
2.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因材施教”是教育的诀窍,是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个性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观察,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是因为性格上的原因,那就必须在改造性格上下功夫。如果是因为懒惰、贪玩,那么除了帮助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外,还要与家长密切配合,督促好好学习。
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和学会思考即为一种启发教育。
二、学习方法要得当
如果方法得当,即可事半功倍,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要把教材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们一些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中的四个“习”必不可少:
首先预习。预习可以直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就能启动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我就是让学生先独立地去看,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用“?”號标出,已经懂的用“√”号标出。这样学生听课就会有所选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学习,学习是知识的生成过程,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真知。
再次练习,练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练习设计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觉得由于教学内容不同、目的不同、课型不同,练习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最后复习,复习以巩固、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主要任务。学生复习可以使“温故”而“知新”,通过温故而举一反三。教师上复习课也可以抓住易混淆的知识列表进行比较,可通过对知识归纳整理后,适度地延伸、综合,进一步充实、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还可以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练习,用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总之,教师是传授解惑者,学生是借课堂学习知识、养成良好习惯的受益者。社会需要可有之才,家庭需要有学之人,这些寄托在教师和学生身上,所以只有教师与学生的默契配合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