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代娟
【摘 要】幼儿园和家庭在幼儿成长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教师和父母更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对幼儿而言,教师和家长对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在具体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园必须和家长保持联系,彼此合作,尽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服务,以此促进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坚持遵循平等、合作、尊重的原则,而家长则应该遵循理解、支持与配合的原则,共同推动家园共育的顺利实施。这样不仅能够使幼儿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下,笔者就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的开展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当下的开展现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园共育;互动策略;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68-02
前言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奠定终身教育基础,因此其更被放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幼儿通常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可塑性,会模仿身边可模仿的一切,这时倘若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也会形成良好的观念。为了使幼儿的健康发展得以实现,幼儿园和家庭必须积极配合,互动共育。这种教育方式摆脱了原本家长或教师的单方影响,促使幼儿园和家庭之间能够彼此影响、彼此作用。家园共育的互动方式多种多样,家庭状况不同适应的方式也不同。为了使所有幼兒均能够在此教育模式下获得良好的发展,笔者将展开具体分析。
一、加强互动沟通,彼此相互理解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首先,要将家长当成朋友一样,并构建与家长之家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彼此信任,相互间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沟通。其次,在家长来接送孩子的时候,教师应该经常与家长针对孩子展开交流,而不是等孩子出现问题时再去解决。教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能够促使双方进一步了解孩子,从而更好的教育孩子。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该顾及到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因此沟通时间不宜过长,只有当所有孩子都被接走之后,才是交流的最佳时机,可以和家长进行详细的沟通。这样,教师和家长才能够更加了解孩子,从而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2]。最后,将心比心,教师一个人需要面对全班的孩子,必然有照顾不周到的地方,而家长在生活当中也有照顾孩子不全面的地方,因此,双方应该积极互动、彼此配合,为孩子的教育共同努力。不管哪一方面做错了,对方都不应该严厉的指责,而是在认可对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双方的积极协商。
二、构建互动交流平台,强化沟通效率
带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教育,是进行家园共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家长作为自己孩子的启蒙教师,在孩子的教育中不能只担任旁观者的角色。所以,幼儿园应该转变家长主导者的身份,积极构建互动交流平台,经常开展茶话会、育儿经验交流会、家长会等活动,让教师和家长能够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各抒己见,由教师分享幼儿园内的日常,由家长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等。通过开展类似活动,能够有效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期末家长会的机会,收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想法和要求,针对大部分家长关心的事情,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当教师遇到管理困难时,也可以征求家长的意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例如,当幼儿在园内因为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而引发冲突发生划伤或磕碰的时候,幼儿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定会考虑家长的态度,所以使处理陷入两难。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家长围绕“孩子受伤了,应该教育其以道歉解决,还是教育其打回去”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一些家长会因为孩子受伤而失去理智,并把所有错误都归结在教师身上,其过激的一些言语也会使孩子受到影响,从而致使孩子形成错误观念。通过这样的主题讨论,就会使家长树立良好的家教意识,在遇到相同问题时,就会以和谐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三、积极沟通,同步教育
幼儿园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家长增强育儿知识和育儿能力,并带动家园共育效率的提升,就要经常组织家长开展一些能够促进家园交流的互动。经常开展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使家长能够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园内的生活方式,进而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能够对孩子的技能进行巩固。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该积极借助家长资源,推动家园互动[3]。
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家长构建家长委员会,使其能够参与到园内的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家长自身资源,行业不同的家长拥有不同的技能和特长,教师可以邀请家长来到园内进行助教,以此保障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平等地位。此外,还可以让家长作为主导进行保护幼儿园、文明劝导以及体育、剪纸等活动,使家长被动的地位得以改善,促进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提升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借助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
首先,通过情感铺垫,带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家长会上将《孩子来自天堂》这本推荐给幼儿家长,并鼓励家长主动关注幼儿情感,观察幼儿的心态和情绪,与孩子一起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去挑选其喜欢的学习文具,并以鼓励的口吻对孩子说到:“我们家的小宝贝长大了,即将成为小学生了!”以此,让幼儿形成一定的自豪感和光荣感。
其次,借助作息衔接,强化幼儿的时间意识。在作息时间上,幼儿园与小学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幼儿早晨的入园时间较为宽松,但小学的入学时间却有严格的规定;而在教学上,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活动通常为30分钟左右,而小学教学则为45分钟。以上差异的存在会使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形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和家长进行交流,以此对幼儿的作息时间做出适当调整。
最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益。一方面,常规习惯培养。幼儿在步入小学学习前,应该要成良好的生活、思维以及学习等习惯,同时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和坐姿等。在此过程中,常规习惯的培养非常关键,即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和注意力,促使幼儿在将来的集体学习中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另一方面,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通常注重培养幼儿对事物的积极性和专注性,带动其内在学习动力,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即将迎来的小学生活。
结论
综上所述,对家庭而言,其作为幼儿教育的开始,虽然没有校园教育那么具有系统性,但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塑造。而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制度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两者均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所以开展家园共育是最好的互补方式。只有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无缝衔接并促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够真正促使幼儿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祁爱耘.浅析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策略[J].学周刊,2018(06):149-150.
[2]赵素华.架构家园沟通之桥 开辟师长共育之路——浅析“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48.
[3]陆燕燕.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名师在线,2017(11):90-9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