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时间:2024-06-03

邓娇健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和重点,同时也是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发展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创建一个能够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对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有益,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课程改革 探讨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046-01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意识到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重点,是提办学水平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改所面临的难点和重点,高职院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发展建设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1. 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建设改革。主要表现: 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对接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与此同时,与人事、劳动及相关行业部门紧密合作,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普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岗位体验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1. 高职院校虽然理论上采用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强调技能进课堂,明确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导向上真正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

2. 由于教育部大力倡导推行工学结合,一些高职院校给所有的课程都贴上了“工学结合”的标签,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工学交替,套进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板进行教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取得较好效果,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而事与愿违。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措施

1.课程改革必须审慎选择重点专业

选择课程改革专业时必须审慎、科学、可持续,关键是考查其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具有改革的可操作性,其改革成果是否具有可对比分析和参考性。例如,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考证对接,主干课程全部为社会考证课程,如果强行进行课程改革,会致使学生失去考取证书的优势。而有些专业虽然近年很热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招生,但办学历史短,招生人数少,甚至有些专业至今还没有毕业生,那么就不能作为课程改革专业,因为其根本不具对比性和可参考性。因此,课程改革专业的选择必需具备班级多、学生人数多、课程改革受益面广等特点,并且该专业是以专业技能为基础,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专业覆盖面大、辐射力强,改革成功经验便于在其他专业中推广。

2. 课程体系重构

课程改革的精髓是课程体系的重构。新的课程体系应该由学科课程、技能课程和项目课程组成。其中项目课程是核心,技能课程是主干,学科课程是基础。新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公共课程模块、知识课程模块、项目课程模块和技能课程模块。

3.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方法与手段。近几年“411”教学模式盛行,“工學交替”以及“嵌入式”教学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程改革中可以继续沿用。以任务和行动为特征的企业生产过程决定了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也应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导向,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企业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工学交替”以及“嵌入式”教学模式等应用到不同的课程中需要具体分析,认真制定课程改革方案,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一劳永逸。

4.夯实课程改革的内外部基础条件

(1)继续巩固和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单位是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外部支援,不仅可以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还可以提供实训指导教师,通过合作加强联系的同时,便于进行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研讨和岗位分析。实践证明企业、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工作岗位分析,即企业提出要求,学生对应不足,反馈给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课程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2)建设实践型师资队伍。课程改革的最大动力来源于教师。加强专职教师的挂职锻炼,吸收企业一线人员做兼职教师,让教师真正具备“双师”素质。教师只有参与课程开发,才可能对新课程有深刻理解,才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施教,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作能力得以提高,并在就业中突显优势。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解决工作量计算不足、成果不能用于评定职称等问题,同时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将课程研究与开发成果提炼、转换和实现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3)保障校内实训条件。课程改革需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以及院校领导的全方位支持,尤其是提供场地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加快建设校内实训室,保证实训室的顺利投入使用,在教务管理中科学安排实训室的使用时间和场次,这样才能使技能教学进入课堂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新启 . 职业教育需要有跨界思考[N]. 中国教育报,2011- 11- 11.

[2]虞楷,路海萍 . 中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走向[J]. 学理论,2011( 12) .

[3]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及其体系的构建》王丽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4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