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刘从江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048-02
“导学案”的使用,解决了“学本课堂”建设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形成等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但由于部分教师对“导学案”在学本课堂中的呈现模式——课堂展示的作用认识不足,从而走入了“学本课堂”展示的误区。
一、展示主体单一
一些老师错误地认为,课堂展示就是让优秀学生替代教师讲解。他们认为以前是老师讲,学生听,现在是优秀学生讲,其他学生听。这就是学本课堂的本质,而且他们认为教师讲的越少,学生讲的越多,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学本课堂”了。所以课堂上,要么优秀学生一个一个走马灯似的轮流上台展示,要么各组的优秀代表先后闪亮登场发言,教师完全成为旁观者。实际上,优秀学生的展示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点拨,再说,缺少了中等生和学困生参与展示的课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本课堂”,学生的知识目标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
二、展示内容单一
展示課上,很多老师为了让课堂得以“顺利”进行,往往只允许展示“漂亮答案”。他们一般都是安排做题正确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或是答案正确的同学起来口头回答;小组交流时,组长也总让答案正确的同学做展示代表。这样课堂上展示的几乎都是正确的东西,其结果是:老师只了解了优等生的知识目标落实情况,而对大多数学生的学情知之甚少。久而久之,一些中等生或学困生会形成心理暗示,知道自己展示的机会少了,就不再积极地思考,不再有更高涨的学习热情。
三、展示面面俱到
部分教师在展示课上,将导学案上的习题,按题号从头至尾让学生一一展示,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殊不知,“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面面不到”。这种貌似全面的展示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完全抓不住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一节课下来,耗时费力,师生“两败俱伤”。展示课上成了习题讲解课或订正答案课,这种情况尤其在理科课堂上比较严重,这种行为与“学本课堂”渐行渐远。
四、展示重结果轻过程
有的教师在课堂展示中只注重让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却很少让学生呈现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即只让学生回答“是什么” ,却很少有人让学生展示“为什么”。这种做法导致许多学生在预习时不肯动脑认真思考,而喜欢将“全解”、“教学用书”之类教辅书籍上的答案搬到导学案上,以期在课堂展示时能回答正确,获得老师的表扬或给小组加分。这样的课堂表面看是热闹的,学生是活动的,但学生的“思维力”严重受损,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大大弱化了。
五、重展示轻巩固
还有一类教师,他们平时的课堂倒是经常进行展示,但却只注重展示,而忽略让学生巩固。他们认为只要展示结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整节课只忙于展示,根本不给学生巩固知识的时间。其实,这两类人都未真正认识到课堂展示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课堂往往是展示过程轰轰烈烈,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时,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
造成课堂展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课堂展示的作用,他们要么把展示当做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形式,为展示而展示;要么把展示仅仅看作是落实知识目标的手段 。既然课堂展示存在以上问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才能走出课堂展示教学的误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展示必须面向全体。
课堂应该是全体学生展示的“平台”,而不是被“优等生”,或小组中的佼佼者占有的“舞台”。它面向的是所有学生,包括小组中的学习“慢行者”。教师必须为全体学生提供表达学习心得的机会,从而体现学习机会的公平。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根据导学案进行前置性自主学习时,会出现不同的学情,而这些学情正是教师的第一手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师要在课堂展示中为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表达学习心得的均等机会,有时为了引起“争端”,需要小组中的“学习弱者”参与,用争辩完善课堂学习过程。
展示主体必须是多样化的,优生中等生差生轮换上场,给每个人展示的机会。只有让展示主体由优秀学生变为全体学生,这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学本课堂”面向全体的原则,让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尊重和公平的对待。
2.允许展示不漂亮答案
“展示”即暴露,暴露会的和不会的,暴露所谓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学法推理,学法资源,当然,这包括学生的错误。
展示课上,既要让“漂亮答案”得到展示,也要允许“不漂亮答案”呈现。“漂亮答案”的展示,可以让其他学生清楚地看到优秀者的答题思路,与自己的作比较,适时修改自己的错误思路;“不漂亮答案”的展示,可以让其他学生在比较中受到启发,避免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再犯类似的错误。展示无错,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展示的目的是分享,是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所以教师一定要包容错误和失误,尤其需要宽容“不漂亮答案”的展示。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漂亮答案”才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
3.展示要因题而宜
设计导学案的初衷就是为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合理调整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导学案的情况,重新确立课堂展示的重难点。展示要因题而宜,区别对待。展示要分类: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内容一般不展示;对于那些只有部分学生能学会的知识点要展示;对于存在有代表性错误的问题更要重点展示。展示还要分重难点:重点问题重点展示,不惜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力求让学生学通学精。展示也要分时间先后:重点问题先展示,一般问题后展示。
4.展示要重视思维过程
不管学生展示的是“漂亮答案”还是“不漂亮答案”,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一个优秀教师不仅仅让学生展示探究的结果“是什么”,还要进一步追问 “为什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还原思维过程,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既要让学生“知其然”,又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对于正确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加以表扬和肯定;对于错误的思维过程,教师要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予以点拨或强调,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
在“学本课堂”中,我们发现:课堂展示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落实知识目标。如果我们能走出“学本课堂”展示的误区,就会不断拓宽课堂展示的功能,发掘课堂展示的新意义:开发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能力、激发学习动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和“想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