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唐汉庆 许世华 庞广福 王强 曹军 邓婷
【摘要】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双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师生共同致力、互动交流的结果,此教学法改变以往单调枯燥、以教师方信息单向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主体地位的认同感和学习活动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不断探讨新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的能力。围绕教师和学生协同开展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讨论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理论依据、实施意义以及应用前景,为教育教学法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 教育 改革 模式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实验教学中双主体互动式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编号JGY2017118)。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047-02
【Abstract 】 Teacher-student double subjects interaction teaching approach focused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double subjects status in education . the progress of teaching is as a result of teacher - students working together and interaction , and this teaching pattern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that is characteristic of tedious teachers one-way information output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acceptance, participation and achievement,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initiative , interesting and thirst for new knowledge and then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ability . With teacher-student double subjects interaction teaching approach and to discuss its concept , theoretical basis, valu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attern .
【Keywords】Teacher-student double subjects interaction teaching approach; education ; reform ;pattern .
《师说》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见,教师在学生求学道路上扮演着讲授道理、传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重要角色。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有“教师主体”、“学生主体”等传统教学思维观念。然而教学实践已经表明,单一以教师为主体,只单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结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完全把课堂交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则弱化了教师的作用[1,2],削弱了教师的导向作用,因此,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相伴的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和变化,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和协同作用,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互动交流,发挥在教学活动中各自特点优势,从而提高教学时效性。通过分析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理论依据、实施意义以及应用前景,为教育教学法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解析
教学是师生之间有目的的交流活动,“师生双主体互动”是以教师、学生共在的两个主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为特征的互为主体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每个人都是主体。在这个教学模式中,作为教学要素中的教师和学生地位应当是在民主平等的情况下,教师讲授最优化与学生学习活动最优化有机结合,加大师生互动机会,充分让学生融入课堂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5],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每个人的独立人格魅力[6,7]。
二、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问题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尽管在理论上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个性,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遇到阻碍,需要学界共同努力。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学活动中以师生为双主体是近几年提出的新观点,既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中心的“一言堂”灌输方式,也有别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所以,无论对于教师亦或是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模式的接纳都需要一个过程,传统思想和教育观念大部分过于强调教师的传授地位,教师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姿态仍是高高在上的,不善于也不愿意倾听学生的建议,机械化地、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放置于平等的位置。同时,在这种传统的偏执理念的引导下,学生总是把自己放置于一种被动的位置,主动性差,学生不愿意或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学生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教師思维方式的迁移,禁锢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影响了新教学模式的推行进程[8,9]。
2.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一直以来,考查学生的学业能力大多以单一的考试分数高低为主,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探索的过程缺乏兴趣[10],难以发展创新性思维。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热衷于考前突击复习,平时上课不参与或很少互动,少有“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这种主动的教师——学生或学生——学生互动过程,即使教师把课堂的一半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得不到学生相应的回应,教师主体得不到相应的尊重,造成“上热下冷”的尴尬局面,影响教师实施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积极性,从而导致照本宣科教学模式的盛行。
3.师生之间信任感的缺失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互相交流、讨论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这样理想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彼此信任是成功合作的基础[11]。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传统观念造成的认知偏差,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缺少作为主体的感受,因此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配合老师。与此同时,教师主体挫败感因此激增,自然而然影响教学氛围,造成该教学模式不受师生青睐,这也是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实施中面对的不容忽视的一个困难。
4.激励实施的制度尚不完善
师生共同参与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的前提是高校要有宽松适宜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制度缺少对该教学模式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对于教师的考评主要是科研指标、课题的数量以及发表论文数量等等,即使是在教学环节,也以课时等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往往忽略了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教学方法[12,13]。其次,高校缺少对于教师开创和运用新教学模式的鼓励和支持配套制度,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深入开展。高校对于学生的评定一味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为主,忽视学生对于平时学习参与度和主动性的考核,造成学生课堂上被动学习,这势必造成教学环节师生配合不和谐的不利局面。
三、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是当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之一,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升教学水平具有很大作用。同时,由于教学包括了两个方面—“教”和“学”的内容,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弥补了单一主体教学模式的弊端,基于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对话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达到师生协同发展的目的。只有不断探析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并使该模式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才能使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发挥最大效能,实现师生的协同发展。现提出以下几点以供学界讨论。
1.创新教师的教育观
教师主体应当树立新的观念,接纳新兴事物,尝试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被动教学方法,摒弃教师追求权威、强调学生绝对服从这种一直牢牢占据中国教育历史的旧观念。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作为教师主体应该把授课内容贴近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的亲切感,课堂的案例应贴近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拉近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在理论与实践间搭建一座桥梁,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教师应该对所教授课程的内容进行提炼与概括,将内容简明扼要讲解给学生,而不是照本宣科,正如《学记》所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欣赏、敬重老师,不仅如此,还提倡教师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而不仅仅是说教关系,从而与学生建立起互信机制。其次,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 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过硬的教学能力,若是没有渊博的知识做后盾,课堂讲授势必会捉襟见肘、举步维艰,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佩,赢得学生好感。可以利用现代互联网以及以多媒体手段,了解、走进学生内心,应该清楚什么是学生所需,从而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计划、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织问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质疑,避免“一言堂”的尴尬局面;课后可以利用微信、QQ、邮箱等互联网平台拓宽师生之间的交流、缩小师生之间的代沟、优化师生间的关系,给予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机会。
2.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学”中“学”的主体,学生是“学”的实施者,与教师的“教”具有平等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削弱任何一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质量势必也会被削弱,同时,学生的“学”是一个待开发的潜力综合体,需在教师的“教”中显示效果[14,15]。学生群体首先应当改变自身对于教学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尊重教师群体,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教师的教学安排应当给予配合,与教师建立互信机制,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同学之间也应相互探讨,大胆提出质疑,定期向教师反馈学习感受,课后应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敷衍了事,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提问、讨论等,将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提升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礼记》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综上,可以看出,学生主体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师主体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局限。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才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这也是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内涵和宗旨。
3.协调高校大环境
(1)加强支持力度
目前大学对于教师的考核和奖励制度主要基于教学课时、科研指标等量化指标,然而大学教师探索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需要团队开发与合作,现阶段的教师考核制度无法对教师的工作强度和付出进行有效的衡量[16],这不利于激励教师参与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高校应重新权衡科研与教学两方面,协调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改变现有的单一考核制度,优化教师的奖励制度,合理分配资源。其次,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力度,开展教学评比,将比赛获奖的优质课堂推广到普通课堂;鼓励通过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进行教学经验研讨交流、学术分享等团队活动,促進教师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提升专业水平素养,更好地推进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改革考试方法
目前大学对于学生的学业考查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实际上,这不利于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运用能力,这也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配合教师的教学互动而喜欢考前突击的原因之一。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他们的个体差异,考试的方式应该多元化,应该把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和对于知识的运用纳入考察范围,而不仅仅纸上谈兵,例如开展模拟教学评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题和进行准备,写成讲稿,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将这些实践活动的评分纳入期评成绩等。其次,利用以评促教、以教促评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评定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励并促进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17]。
(3)改善资源环境
现今大学生人数倍增,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每个班的人数众多,在许多情况下教师根本无法顾及每个学生,有的实践活动也无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高校应该加大对于教学资源的投入,引进新人才,合理分配教学任务,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教师应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位学生相同的表现机会,耐心听取每位学生的教学反馈。
四、展望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是一个师生间良性互动的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单一信息传导的弊端,顾及了教师与学生双方对教学活动的期望,平衡了“教”与“学”两个主体的关系[18]。要实现师生协同发展,必须抓好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邵雅黎.近年来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7(4):102-104.
[2]高强.试论创新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 中国培训,2017(331):260
[3]张同臣. 如何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上的“真正主人”[J]. 学周刊,2017(19):95-96.
[4]李中轩. 基于双主体教学法的教学实验与反思[J]. 中国电力教育,2014(29):71-72,80.
[5]崔海波,高红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2):143-146.
[6]陈娜. 构建师生协同发展“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9):91-93.
[7]张东材. 浅谈学校体育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J]. 武术研究,2016,1(12):133-134.
[8]杨益. 高职土建专业“双主体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5(5):46-48.
[9]冯薇.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上热下冷”困境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46-47.
[10]韩祥伟. 师生协同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本真追求——基于主体间性之视角[J]. 理论观察,2015(9):168-169.
[11]陈绣瑶. 基于数字化资源的“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29-32,37.
[12]齐超然,刘光洁. 谈双主体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尝试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2016(6):144.
[13]卜柯旭. 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6.
[14]袁麗,郑利辉,郝米娜. 双主体教学模式下礼仪类课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 经贸实践,2015(9):167-168.
[15]刘静.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3):50-53,58
[16]沈根海. 校企双主体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职教论坛,2017(2):88-91.
[17]吴乐杨. 主体教育视角下高校专业课的考核内容改革研究[J]. 考试研究,2017(3):72-76.
[18]庄玉昆. 教学双主体“共存·共享·共生”关系辨识[J]. 教学与管理,2017(3):13-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