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时间:2024-06-03

瞿孝双

【摘 要】成功的社会适应使个体在社会中,特别是在学习、工作中,具有良好地自我意识,能与他人友好相处,控制自己的情绪,满腔热情地参与学校和社会生活,体育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45-01

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技术快速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要求,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然而,在各课教学中体育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其社会适应会提高,具体表现在合作和竞争意识会加强,交往能力会增强,对集体的关心程度会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和交往能力会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这些正是以往体育教学中比较薄弱的方面。所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全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适应能力的界定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类适应外界环境从而赖以生存的能力,也就是说个体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作出反应和适应的能力。社会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合外部环境的要求,这属于生存适应;二是尽最大可能去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发展的需要。社会适应能力实际上就是个体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化过程的能力,它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

成功的社会适应使个体在社会中,特别是在學习、工作中,具有良好地自我意识,能与他人友好相处,控制自己的情绪,满腔热情地参与学校和社会生活,其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适应不良的学生则显得困难重重,且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的价值之一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而社会适应能力又是健康三维观之一,可见,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1)体育教学中常可以用到一些特殊的教法,如保护帮助,双人练习与群体练习(合作与对抗的)等。在这些练习中,学生之间的接触程度是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学生随时会和一些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同学结为组合,进行对抗或是合作的练习,在练习中,学生扩展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学会互相协作,帮助,体验助人与被助的快乐。

(2)利用体育的竞赛特点,要想在体育比赛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在同学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自由、坦诚的人际交往关系,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无疑会促使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3)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进行体育游戏就必然有同伴、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学生一方面表达自己意愿,另一方面也要理解他人的意思,并做出回应。学生在体育游戏中会形成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角色关系,但无论那种交往关系都为学生的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竞争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学校体育教育在体现人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方面最具有说服力。

(1)体育竞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体育竞赛是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竞赛方式,呼唤着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竞赛中,可以酿造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对竞争的热忱,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潜力,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遵守规则,对学生个体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对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2)在一些集体项目的竞赛中,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如球类比赛,接力跑,体育游戏等活动中,让同学之间互相误解、鼓励、配合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良好的合作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集体活动,都有其特定的规则与要求,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服从法纪,约束自己,公平竞争,懂得必须克制越轨行为,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下与他人进行竞争或协作。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遵纪守法,顺应社会道德规范的好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在课堂中不断反复强化。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光是在课堂的体育活动中,还要注意让学生的这种能力及时转换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