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分析

时间:2024-04-24

昌玉娇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了社会化,使得就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问题开始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促使大学生立足现实,积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大学生及时、充分、顺利的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就业形势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51

就业观是独立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就业问题一种趋向稳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就业观念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变革不断加深,各式各样的价值思潮纷涌而来,出现前所未有的思想碰撞和融合,也使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呈现出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趋势。纵观当代大学生群体,整体的就业观良好,大家在就业时考虑的第一因素是喜爱程度,然而在物欲化和粗俗化程度越来越高、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社会,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开始呈现出一种功利主义的发展趋势。如何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1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的现状

1.1就业意识的主体性增强

在日益激烈地就业竞争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就业问题上不再单纯的听之任之,就业意识的主体性日益增强,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已逐步确立。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和物质主义的影响,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自我认知意识依旧缺乏。有些大学生就业观念还是过于落后和狭窄,職位期望过高且不切实际,在就业时依旧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

1.2基层就业意识不强

在笔者进行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时发现,“面临职业的选择,你会选择去哪个地区发展?”一题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去“沿海开放城市”,其次是选择“内地较发达城市”,只有少数大学生选择去西部地区和乡村基层。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择业时,更倾向于沿海大城市,内地较发达城市,只有在无从选择或找不到工作时才愿意去乡村基层,而且一有机会就会离开,不愿长期呆在基层。这种就业观发展的趋势,势必造成大学生就业观偏离正常轨道,使得大学生就业流向的不合理,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1.3诚信就业意识淡薄

一些大学生认为自主就业就是自由择业,就是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心所欲,个人利益大于一切,置国家需要、学校规定、道德规范于不顾。有些大学生在就业时用虚假的简历、伪造的荣誉证书来换取职位,甚至采取欺骗的手段和几家公司同时签订就业协议,最终造成违约的事实,给学校的社会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了自己的再就业。

1.4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增长幅度越来越大,竞争压力也随之变大,这种发展趋势给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自身主观原因和各种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能用平常心去面对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缺乏坚定的毅力和信心,以至于在就业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大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自负心理特别严重,觉得自己能力特别强,不愿意从事一般职员的工作,想直接进入管理层或者在国企和外企中担任重要职务。当这种期望落空时,不能及时摆正自己的心态去从容面对,又产生了自卑心理,消极,颓废,不愿面对现实,甚至产生厌世心理。

2当代大学生就业观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家庭成员自身的就业观是否正确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观。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依赖着家庭,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按照家庭成员的标准去找寻,而不是根据自己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同时,家庭成员对就业的态度、家庭成员对子女的期望以及家庭成员本身的教育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他们能够很好的认识到周围的环境,更好的就业,反之,消极的家庭教育,则会造成大学生就业观取向偏差,使其不能顺利就业。

2.2学校因素

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就业指导不力,形式单一,仅限于在临毕业前对大四学生开展几次讲座传授面试技巧、如何编写简历等,而在大学前三年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严重不够,甚至没有;二,就业指导老师专业素质不高,高素质的就业指导老师太少,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就业指导课随便请几个所谓的指导老师讲一下,特别是在普通高校,此现象更加严重;三,缺少系统的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就业指导课教材,各地的教材千奇百怪,反而使大学生的就业更加模糊;四,在日常教学中,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专业和分数上,未能把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日常教学中等,这些都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基本流于形式。

2.3同辈群体因素

与父母的关系相比,同辈群体更具有隐蔽性、平等性、广泛性和自由性。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对社会不是很了解,在就业方面的认识不足,存在着认知误区和偏差,他们对就业的态度和行为很容易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辈群体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从众心理比较严重,亦步亦趋,不能形成独立而良好的就业观。因此,应该重视并加强对同辈群体的研究和积极引导,使大学生群体间形成良好的就业观。

2.4社会环境因素

不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具有时代性,这就使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但当前与大学生就业政策改革相配套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才选拔制度弊端重重,德才兼备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仍有不少大学生靠的是“关系”和“金钱”,“你情我愿”的双向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只是一个形式,这也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重要因素。

2.5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的效益意识、公平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加强,这些观念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也出现了世俗化、功利化、物欲化等非科学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利益,过分的讲求现实,功利心理突出,“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日益严重。且当代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具有依赖性强、过分的受关注、缺乏独立性、责任感、纪律性、社会交往能力差等特点,这些都将导致他们不能独立思考和分析,不能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开展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对策

3.1父母自身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父母要想对子女进行就业观教育,就必须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父母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转变不合理的传统观念,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而不能秉着传统的、落后的就业观念来教育子女;要合理父母的期望值,如果父母对大学生的期望过低,则容易造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懒懒散散,不努力,不进取。而过高的父母期望值,会给大学生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为了达到那些不实际的目标,丢失机会,甚至可能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走上不归路。

3.2学校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的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就业观思想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是在短時期内通过一次两次的就业指导课就可以实现的。在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形势下,面对不同的就业需要学校应该制定更有针对性、有层次的就业促进战略,及时向学生和家长传达就业信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给予学生专业的就业指导,并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将就业观教育渗透在学习和生活中;定期、定时开展有关的心理活动,为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提供咨询、舒缓就业压力等负面情绪的渠道。

3.3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政府可适度加大对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投资,利用舆论宣传那些走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并投入基层工作、自主创业、面向小企业就业的大学生,为其他大学生树立好榜样。对主动积极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政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建立健全上升机制,对于在基层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政府应及时予以提拔,为大学生的施展才华提供更有利的平台。此外,政府积极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除了下达一下必要的指令性政策外,还要以强化督导评估推进高校就业指导的教育,使其在引导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让就业指导流于形式。

3.4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和各种新型传播媒体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接收渠道日益被开放的网络所改变,工作种类日益多样化。大众媒体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有着潜移默化地作用,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社会要有一个良好的传媒渠道和舆论氛围,大众媒体应利用自己的有效性、广泛性、时效性等特点,在社会上逐渐营造一种“劳动无贵贱”、“先就业后择业”的舆论氛围,从而使大学生积极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从零做起、及时就业的就业观。

3.5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应该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客观认识自我,正确定位,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及时转变不合时宜的就业观。从大一开始密切关注就业形势政策变化,清楚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根据就业形势和自我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职业目标,确保就业目标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能够踮起脚尖够得着。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切实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注重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就业观,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徐秀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正确就业观形成的作用与意义[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2]谢安国.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与就业观教育新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1,(03).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黄妍.高校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化[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5]郑永廷,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汤丽.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创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商玲.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J].现代商业,2009,(4).

[8]谢国安.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与就业观教育新探[J].继续教育学院,2011,(03).

[9]马琼.浅析就业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2,(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