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黄庭武
【摘要】根据社会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和要求,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加重视,我们应树立语文教学生活化理念,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在阅读课、作文训练、实际应用等多方面实践新课标提出的理念,落实语文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25-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高中语文要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应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和要求,无疑是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语文即生活”教育思想的延伸。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切实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树立语文教学生活化理念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如今,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树立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注入时代的活水,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变封闭的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用语文更好地服务生活,从而激发作为生活主体的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二、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高中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学生面临高考的激烈竞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难免有应试的功利性。观念的转变更新,不光是课标提倡就可以完成的。教什么,学什么,高考起着指挥棒的作用。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就对语文教学生活化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三份全国卷都重视深入考查独立思考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全国I卷,社科类文本《中國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选段,考察学生对气候与环境、社会、人类等关系的认识,文学类文本考察永恒的人性美以及相应的人生道理等。语言应用题考察考生语言与生活的积累和运用,通过语言得体的考察,意在引导考生对日常生活中语言交际和对传统文化礼仪的关注。写作题的材料,给出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广场舞”、“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美丽乡村”、“乡愁”等。内容指向包括了解中国、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传统与中国当代等,如果考生平时不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没有养成多听多看、多阅读多思考的良好习惯,要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是不可能的。
在高考的积极引领下,我校老师在周考、月考、段考、期考等考试命题时,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最新的考试大纲要求,注意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创设新情景,设置新问题。以此促进大量视野相对狭窄的山区农村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浏览班上订阅的《中国青年报》、《半月谈》等报刊杂志,看社论、时评,关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不少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在做以前最薄弱的主观题和作文时,表现出的视野越来越宽阔,对生活的思考越来越有深度,学生中形成了乐于在生活中学语文,又用语文表现生活的良性循环。
三、阅读课中的生活化
阅读课中,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是实现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人是社会的人,每个学生生活体验不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会有思维的碰撞,大家集思广益,互帮互助,就能够共同成长进步。记得2014级学生刚入学时,我临时安排一个比较活跃的学生担任一个学习小组的组长,他却以学习不好为由,不肯接受。我鼓励他说:“现实生活中,一些文化不高的人,也能成为功的企业家,原因就在于他们会用人,会团结人。只要你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老师相信你们组会有出色的表现。”果然,凭着他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不服输的劲头,全组同学比学赶帮,优者更优,后进的也赶了上来。在学习之外的各个方面,该小组的同学也很团结和谐,阳光向上。在学习《鸿门宴》时,探讨项羽失败和刘邦成功的原因,该生联想自己担任组长的经历,有感而发,引用了刘邦的一段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而项羽有个得力的谋士范增却不会用,失败在所难免。该生在担任学习组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合作,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了亮丽的人生底色。
阅读课中,设置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还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获取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预习《雨巷》这首诗时,学生说没见过丁香花,难以理解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我便在课堂上出示丁香花图片让学生欣赏,得到直观印象,进而指出或白或紫的丁香花,淡雅芬芳,所以洁身自好的诗人们常用来表现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然后又给学生欣赏唐磊的歌曲《丁香花》视频,最后以一段饱含深情话作这节课的结束语:“希望我们班的女同学,像丁香花一样,美丽高洁;希望我们的男同学,将来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丁香姑娘,并且一生一世守护她。”歌曲深情的旋律和背后“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不少同学眼里闪着泪花,无需多费口舌,学生对诗歌主旨的感悟已水到渠成了。杜甫日的《登高》被誉为天下律诗第一。学习这一首诗前,我布置学生在教室门口钉上两副春联。学生很开心地围了过来,但一打开对联,就不知从何下手了,每一条字数都一样,内容差不多,怎么配对呢?哪条是上联,哪条是下联,没有标,怎么判断呢?上联该贴左边还是右边呢?等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了一会,我才教他们怎样根据词性、词类配对,怎么根据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判断上下联,怎么根据古代排版习惯来贴上下联,又拿《声律启蒙》中的例字给学生试对,学生趣味盎然,随处可见的对联竟然有这么多讲究啊。经过课前的这一情境铺垫,在探讨《登高》的表现手法时,学生对杜甫非凡的语言功力钦佩不已,全诗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杜甫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达到了圆通之境。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自觉就这样增强了。
四、作文训练中的生活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永远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文才是上乘的作文,作文生活化的必要性无庸赘述。笔者只简要地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4.1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把所学课文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课本是一课之本,课本和生活不是对立的,教材中的课文,往往是作者生活亲经验的总结和对生活的思考,其中的真知灼见,往往成为指导后人的生活指南。唐朝的白居易就提(下转264页)(上接125页)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课文既是写作的范本,也是素材的金矿。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我要求学生按“引、议、联、结”的结构写,“联”就是联系现实。如写《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有的学生从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联想到本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如一些人非法电鱼导致渔业资源越来越少;又如本地芒果、香蕉等特色水果,还未成熟微商就抢先上市,虽然一时获利,却因为品质不佳,导致后期滞销,影响到果农的长远利益。对此,家里种有水果或家里做水果生意的同学感触更深。暑假时,他们或在家里帮工,或去幫微商打包发货,或去给外地当客商当导购,通过发放传单或用社交软件宣传市里规定的各品种芒果的统一上市时间,呼吁诚信经营,杜绝短视行为。经常写这样的读后感,学思结合,既是和先贤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也是对时代的体验与感悟,沟通了书本和生活。
2.培养学生对生活独立的有深度的思考
我认为具备这样的语文素养,才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高中生。要做到这一点,非一日之功。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正如罗曼.罗兰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小草,想到生命的顽强,赏荷花,想到高洁的人格,对流水,想到时间的流逝。一件小事,一则广告,一条信息,一个场景,都可以写自己的感悟。这种感悟可以是碎片式的,坚持下来,良好的思考习惯就养成了。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关注热点问题,作深度的思考,尝试写时事评论。为做到不人云亦云,不鹦鹉学舌,写出独到的见解,我鼓励学生做社会调查,到学校附近工业园参观,观看电影《战狼Ⅱ》,适当浏览网络文学,参加暑期名校游,观察“中国式过马路”,到养老院献爱心,甚至过“洋节”,接触“丧文化”,然后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辩论,对名人观点大胆质疑批判,最后才下笔成文,我手写我心,为生活而歌,为时代而唱。让作文有立意高度,让人生有品格高度。
此外,让学生采风,记录翻译本地嘹歌,参加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排演课本剧等,都能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生活的窗口,让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可以获得更全面的语文素养。
生活是一本大书,是一座富矿,语文教学生活化途径众多,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管之见。为培养更多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人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