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卢穗兰
【摘要】数学课堂需要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数学学习过程,而同伴间的交往互动学习能促进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同时数学教材比较规范、逻辑联系较强,需要教师基于教材,通过留白空间,有机融入,变革创新等方法灵活运用教材,才能有效促进课堂交往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材 课堂交往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同伴交往的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编号:1201543508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28-02
教材是体现了新课程最基本、最核心的理念,教师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数学知识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基本载体和关键环节。数学教材更具备逻辑性、探索性、思维性等特征,学生自主学习、交往探索要求高等特点,这更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数学教材。然而,数学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能把握教材,但更多教师不能灵活运用,甚至不敢逾越一步,导致课堂欠灵活,学生自主性缺乏,在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有效进行交往学习。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创生者。教师对教学内容素材资源进行教学化处理,创生资源促进学生学习中的交往互动。根据学科年段知识特点,并整体把握数学的内在逻辑联系。可以从“计算算理”、“概念推理”、“空间图形”、“操作实践”、“解决问题”等五个版块的知识内容,整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交往学习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基于教材中,留白空间;根据师生实际有机融入;基于互动生成,变革创新等方法灵活运用教材,才能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素养。
一、基于教材蓝本,开发留白空间
教材是课程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文本化的呈现,新课程已将广大教师从“以本为本”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走向“以人为本”全人发展观。老师们不是对教材资源的原封不动、照本宣科。更不能等同于可以脱离规范、天马行空。而是以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为准则,掌握理解,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课程教材,开发教材的留白空间,对教材从多角度去做出智慧的重构,并在实践探索中实现对教材的超越。教师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弹性化设计,把数学解决问题的环节有机地镶嵌于熟练了基本计算后,有序推进多层次的数学问题解决中。实现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互动交流、自主探究学习。
如: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通过三个层次的问题促进学生交往学习。这几层练习能尊重教材意图:既渗透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乘法意义理解,还综合了求几个分数的和的乘法意义,更延伸了分数意义的运用。
1.信息的选择性:将其看成单位一,用分数乘法意义解决。还是看成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意义解决。
2.方法的多元性:可以用分率的方法,也可以用份数的方法。
3.思维的顺逆性:乘法可以这样理解,除法也可以吗?
4.内容的综合性:分数乘法、分数意义的混合,让内容具有可交往探索价值。
教师如此理解教材基础上的留白处理,赋予了学生探索空间。为学生互动探究、交往碰撞思维预留了空间,体现了数学综合分析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超越性要求。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促进儿童的“儿童立场”来“用活”教材、建设课程,更好实现教师和学生间的多向互动、思维碰撞、平等对话。
二、基于师生实际,有机整合融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应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或学生经验创设活动情境、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在亲切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展开数学活动,开启思维潜能。
如:五年级《确定位置》一课即是根据生活实际,有机融入了充满矛盾冲突的学生身边熟悉亲切的情境资源。所以本课将练习进行了整体架构有机整合。如在基础练习填写学生熟悉的校园三个景点的数对后,讲三点抽象为A、B、C三点再把他们顺次连接,让学生想象会是什么图形?之后隐去C点,巧妙引出問题:C点的位置变为(9,5),还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那C点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
据上例子,数学教材融入课堂,可以以下几个冲突节点:节点一:找同伴,多样描述引冲突。节点二:比速度,记录位置引冲突。节点三:观数对,质疑异同引冲突。节点四:巧变式,数形结合引冲突。激发了学生自主思考比较,从中感悟数对的本质。
如此,让学生在互动交往中,经历由形到数、由数到形的数学体验过程,最后在教师引导下,自主交往学习中,逐步揭示内隐的数学本质规律。既在巩固了新知,同时也很好的体现出一一对应与数形结合的思想,促进了数学思考与数学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互动生成,有效变革创新
教学实际是一种生成性互动活动,其核心是学生的发展,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的。而教学过程的学生思维碰撞而自然生成的“生成性”教学目标,它是学生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其是教育情境中师生交往,特别是生生交往作用中产生的,其更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内化。课堂教学中教材运用,首先要进行课堂预设,预设学生的课堂生成。其次,根据预设生成,先行创新教材,做到课前有预案。最后,上课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生成,根据预案和教学目标,创新教材的运用。
如: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者通过精心设计的“三放三收”活动(自主解题——寻找正确答案——追寻正误原因)。教师从“怕出错”转向善抓动态生成资源,从“走教案”转向真切关注学习主体,从“一言堂”转向多向互动共赢发展。奏响了课堂智慧分享乐曲的高潮,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智慧得到了充分展现。
因此在基于课堂生成实际,创建生动素材、以生为本丰富学习方式基础上,我们着力面向全体学生有效组织体验活动,增进体验与生成,让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
数学教学既要注重规范科学、逻辑严谨地把握教材,但也不能对教材一成不变,照本宣科。而应当在把握教材目标、意图后,以促进学生间交往学习、互动探究为目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有目的的修改,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蒋敏杰.小学数学高质量的课堂交往互动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z1):95-100.
[2]丁小燕.课堂即载体交往即学习——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交往活动[J].文理导航旬刊,2014(1):3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