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朱传芳
【摘 要】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本文概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以及在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52-01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以书面形式正式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各学科跳出以教授本学科知识或培养相关能力拘限,而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学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在此背景之下,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如语文素养、数学素养、英语素养等应运而生。然而一提到英语素养,很多人表示不解与困惑,他们认为英语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做好服务。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忽视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从事英语教育的工作者们除了教会学生掌握用语言交流的工具之外,更应关注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应将品格培养、思维能力发展与语言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语言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更要利用语言教学这一载体,提升学生自身素养。例如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问路,而更应该是让学生懂得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求帮助;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表达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如何自我管理时间;不仅仅教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购物,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理财等等方面,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实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那么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英语课程理念,就是从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出发,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哪些英语知识和技能,还要考虑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还能够获取其他哪些方面的知识,掌握并形成哪些关键技能和必备品格,因此,新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来从事一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开展小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作一概述。
1.语言能力素养。
《修订课标》综合各种对语言能力的观点,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英语学科实际情况,提出“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英语语言能力不仅仅包含语法、功能、听、说、读、写等知识与能力,还应注重对学生交际策略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相处,正确得体使用语言。教师应依据话题,设计整体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以整体单元为单位的语言能力培养,在單元主题的引领下,合理整合听、说、读、写各项技能,设计组织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真正体现做中学和学以致用。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Ways to go to school,围绕话题,先让学生看和听一段视频,了解世界各地的人们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再组织学生讨论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是否喜欢、是否环保等问题,由此引出学生对各种交通工具的看法及需要改进的问题;然后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介绍某种交通工具的文章,例如CRH(中国高铁),进一步了解其性能、特点,拓宽学生视野,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最后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介绍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这样的环节安排使语言学习不再碎片化,而形成一个教学整体。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语言技能组合方式,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组合,都要遵从口语语篇比书面语篇简单、说的要求要低于听、写等语言学习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要求向高要求进展,语言能力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2.文化品格素养。
在全球化快速推动的背景下,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对未来社会公民的必然要求。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是帮助学生增进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力训练、会话练习、词汇操练、阅读理解等形式,接触大量的英语国家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了解其他民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自觉地与本国家、本民族相关文化进行对比,形成自己的文化见解与立场、文化交融意识和文化识别能力。所以,文化品格素养远远超出了以往所提倡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品格素养虽然看起来有些方面显得抽象和宽泛,但只要教师善于利用教材,灵活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素养。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教学建议可供参考:一是了解节日文化,重在参与体验。教材充分安排了诸如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英语国家传统节日习俗内容,可通过视频、图片或让学生预先查阅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知晓外国文化;在此基础上,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联系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之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价;最后,教师可设置情境,学生参与体验,感受异国风情。二是紧扣主题,探究学习。在教授What would you like?主题单元时,通过比较中西方国家不同的饮食方式,让学生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在教授My favorite season 主题单元时,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全球气候差异的常识;在教授What time is it?主题单元时,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时区在同一时刻上的时间是不同的。通过大量的介绍与训练,学生将会逐渐意识到世界的多样性,逐步培养国际意识。
3.思维品质素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对促进大脑和心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感受异国文化,在比较中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就英语学科而言,结合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英语学习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下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My Weekend Plan 为例说明:(1)观察与发现能力。教师呈现一组一般将来时态基本句式:I am going to see a film at Wanda Cinema tomorrow evening. We are going to draw pictures in Xinghua park next weekend. My mother is going to go to the supermarket this afternoon.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一般将来时态含有be going to 结构、be going to 后接动词原形、句末会含有表示将来的时间单词等,这些特点是学生对一般将来时态的基本了解。(2)比较与分析能力。学生通过进一步比较,分析be动词与主语保持一致,英语习惯于将地点和时间置于句后,而汉语表达时却习惯于将地点时间放于打算做事之前。(3)归纳与建构能力。通过以上的发现、比较和分析,学生最终归纳并建构一般将来时态的定义框架,即一般将来时态表示即将或将要发生的事,句型特征是be going to加动词原形,表示地点、时间的状语依次放在句尾。以上环节体现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和信息输出的整个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学习和掌握一种及以上的外语有利于弥补单一语言带来的思维局限,促进发展多角度思考事物、认识世界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学习能力素养。
《修订课标》提出“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途径”。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根基,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同时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学习能力是其他素养的“催化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合作学习是学生完成具体语言学习活动,实现以上自我要求的重要途径。它需要学生的分工与协作,也需要学生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用合作作为催化剂,学生在齐心协力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共同的目标。学生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除此之外,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注意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英语是一门外语语言学科,而一门语言的背后是一种文化和一种思维,学生学习英语,不只是要掌握这门外语,也要理解讲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他们的思维方式。英语学科离不开语言、文化和思维,修订中的四大核心素养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整体,其中语言能力是基本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导向,思维品质是心智保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要将培养的总目标从强调培养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转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由于篇幅所限,只概述了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路,未能详细讨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途径及方法等问题,借此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的外语届同行关心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育教学献计献策,实现英语学科教书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5期.
[3]王姣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读本》,天津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