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研究现状及开发路径探索

时间:2024-06-03

高鹏

【摘 要】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语文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教育部编写的“部编本”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到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本”教材。其中整个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立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落实。尤其重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那么对于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们来说,如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效落实,就成了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开发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56-02

“部编本”语文教材立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从教材内容看,它遵循了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注重了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同时对过去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特别是教材的编写,有所反思,在保留原人教版教材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新的教材体系。本文试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就新教材的教学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特点

1.“双基”的回归。

新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一方面是对人教版教材“人文主题”组元或“人文与文体”组元的改革;另一方面将语文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分解在各个单元之中,并配合课文教学,呈现语法修辞知识,重建了语文知识体系。这一改组体现了对语文“双基”的重视,是“双基”教学被忽视一段时间后的回归。

2.“学本”的功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不只是教本,还应便于自学,是学生的学本。新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呈现了这一功能。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既对学生提出了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从学会阅读到自主阅读的要求,又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由单元提示、预习(阅读提示)、注释、练习、写作技巧的点拨、探究性学习、阅读链接等构成的助学系统,方便学生自学,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读写”的并重。

新教材克服了人教版教材写作内容弱化的不足,强化和深化了写作的内容。首先,每册教科书配合单元安排有六个写作专题,且专题内容与单元学习重点配合,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特点;其次,专题内容遵从写作教学的规律,从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到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再到修改润色、创意表达,循序渐进,自成体系。写作内容的丰厚使教材更具科学性,更加完整。

4.文化的传承。

新教材的选文强调经典性,重视语文性、适用性,兼顾时代性,体现多样性,尤其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以经典为主、多样性的选文提升了学生阅读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有利于学生对文化的理解;重视人格修养教育内容文章的选取,加大古诗文的比重,关注学生的精神境界,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文化的认同。

二、“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使用与现状

由上观之,较之于原人教版教材,新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无疑,这对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新的挑战。笔者鉴于以上的教材解读,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1.更新理念,改进教学。

“部编本”教材是全新的教材体系,在总体思路上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以人文本,突出“语文素养”的核心理念;在体系结构上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为此,教师务必更新理念,改进教学。一方面,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优势,通过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传统文化”专题语文活动等,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熏染学生的心灵,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强化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名著阅读、古诗文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语文能力。

2.调整思路,规划教学。

“部编本”教科书构建了全新的结构体系。教科书每册6个单元,每个单元有阅读和写作两大平行板块,还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教学时必须统筹兼顾,合理规划。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新教材阅读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并与名著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起,构成“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框架,这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个新的课题。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两种不同课型的教学,如何保证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实现教材编写意图呢?

(1)发挥“教读”的作用。“教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需要“精讲”“精读”。在教读课中,教师应关注阅读基本方法的传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自读课起到示范和举一反三的作用。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它是以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组元的,且都是经典之作。教读课《春》和《济南的冬天》语言精美、情感强烈、富有意境,教学时应精讲精读,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观照课文,感知课文的情和景,赏析课文的语言美;要指导朗读的方法,训练联想想象的感性思维,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方法。

只有落实这些教学目标,才能体现教读的本质,也就基本形成了学生自读《雨的四季》的能力。

(2)体现“自读”的价值。自读课是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体的语文学习活动。自读课教学中,教师的定位非常重要。

自讀课“教”的重点应着重在“指导”和“评价”两个方面,这种“指导”和“评价”应从备课开始。教师应做足四项“功课”:

一是了解学生白读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包括教读课上所生成的能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二是根据文本特点指导学生确定自读的方式与方法(个性化的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等):三是目标的预设和问题的预设,即预设学生自读目标以便落实教学目标,预估学生自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进行适时的课堂点拨与引导:四是自读评价的设计,通过检测、交流等形式评价自读情况。

(3)抓实”课外阅读“。新教材中课外阅读包括单篇阅读和整本书的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是阅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指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作为目标,合理规划课外阅读教学。

一方面将课内推荐的阅读篇目、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纳入常规教学中,从阅读指导、阅读活动、阅读评价等方面落实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另一方面在课内推荐阅读篇目的基础上,结合单元主题和教材设计思路,增加推荐同主题、同风格的课外阅读篇目和书籍等,扩大课外阅读的量。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能完全落地。

3.利用教材,设计教学。

新教材在”守正“的基础上有很多”创新“之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创新“点来设计教学。

(1)根据单元提示、课前预习、课后练习、补白等设计单元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避免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训练的盲目性和同一水平的重复,以便科学开展语文知识教学,有效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2)结合每单元的写作专题内容和单元学习重点设计写作教学,贯彻教材——课一得的编写理念,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按各年级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开发路径分析

1.加大教师解读部编本教材培训力度,贯彻落实编写理念。

温儒敏认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会有什么样的国民。”由此可见,教材编写的合理性与使用度,对国民乃至国家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当前研究现状,教师解读部编教材程度不深,对专家学者提出的教材编写思路和意图理解不到位等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各地市仍需加大教师学习新教材培训力度,发挥教学实践与教材使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改善的作用。“守正创新”,继承和吸收中外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成功经验,努力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须要强调一点,语文课程标准始终是教师解读教材与设计教学的关键所在,而教学过程始终是师生互动,熏陶化育的重要路径。

2.基于学情,激趣引导,注重区分课型,读写并重。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双边活动,两者缺一不可。基于学情,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叶圣陶认为:“阅读书籍的习惯不能凭空养成,欣赏文学的能力不能凭空培植,写作文章的技能不能凭空训练。”阅读教学中,可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读课和自读课的区分明显,借用叶老的话,就教学而言,教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机智,让学生习得“人文主题”的同时,还要渗透“语文素养”,发挥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作用。另外,阅读和写作并重,阅读为了学方法,写作为了用方法。读写结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让学生真正能够做到“一课一得”。

3.酌情增加中考中语文素养比重,推动语文教与学考试,对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是相对公平的衡量手段。

部编初中教材目前浙江省内有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和九年级上册,平时的考试评价机制无法有效检测学生语文素养的习得情况,例如“立德树人”中的“德”,在具体的考试中无法检测。因此,笔者认为,可适当加大语文素养在中高考中的比重,让教师、学生和家长意识到语文素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至于如何具体设置考试试题,仍有待实践考查,方可给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4.扎实推进课外阅读,让学生得益于课外。

(1)扎实“点”的建设。可以在班级设置(或完善)图书角,要求图书角有自己的命名与主题,能够体现班级特色。以班级“图书角”为中心点,确定本学期阅读篇目。如:七上必读:《朝花夕拾》《西游记》;选读:《世说新语》《城南旧事》;七下必读:《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选读:《世说新语》《草房子》),引导学生在课堂时间精选阅读、在课余时间分散阅读,学会精读与跳读,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快速阅读,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2)抓实课堂主“线”。语文教师可以从班级语文课中抽出1节语文课,设立“语文阅读课”,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后的“阅读推荐”篇目,在“语文阅读课”中定内容、定章节、做笔记、写心得的精读。以教师推荐、讲解经典篇目为主线,通过“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模式。

(3)全“面”激励引导。①以榜样来引读。根据各周阅读情况,班级推选“阅读之星”的形式进行表彰,用美篇、展板等方式并展出他们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②以写作来研读。开展读书征文比赛。可以开展读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描述读书的心路历程,抒发对阅读的热爱,也可以选出最佳文章进行评选。③以活动来导读。班级可以开展读书表演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汇演,通过讲故事、朗诵、课本剧表演等形式,丰富阅读形式,生动展示阅读所得所思,体验阅读的快乐,增强学生读书积极性,提升阅读效果。

结语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2017年9月在全国统一使用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专家学者对新教材进行多层面解读,旨在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在研读部编本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综上,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可以发现,由于考试评价机制在当前教学环境中仍占很大比重,部编教材注重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仍需寻找平衡点。基于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关于部编本教材的研究与解读,需在教材分析、教学方式、考试机制方面进行拓展性研究,以期推动部编本教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帮助教师自我成长,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家伦,陈宇.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四大系统的显著进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8).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3]王本华.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特色[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9).

[4]王本华.从八大关键词看“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J].课程教学研究,2017(5).

[5]韩涵.部编版人教《语文》七下编写思路[J].语文教学通讯,2017(14).

[6]王本华.构建以核心素養为基础的阅读教学体系——谈统编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

[7]刘真福.中学写景抒情诗文教材的新范本——部编《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6(26).

[8]刘菊香.准确解读教材,整体设计教学——谈谈“部编本”《语文》七年级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6).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