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沟通障碍与训练策略

时间:2024-06-03

黄艳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其教学质量与效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从教师角度来看,如何构建起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的平台,提升教师自身沟通能力,俨然已成为当前教育事业重要发展目标。而中职院校作为学前教育先进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应与学生个性特点相结合,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以顺应时代潮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沟通 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186-01

一、中职院校学生普通存在的沟通障碍

(一)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的认知障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中职学生长期困扰于社会生存所带来的压力中,且家庭教育中独生子女占比不断提升,学生个性与生活中的缺陷逐渐暴露,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全面提升造成严重阻碍。

究其原因,一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事原则,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流中的地位,对于他人建议不予理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并且过于轻狂、自负、傲慢,容易在人际交流中丧失判断力及观察力。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性格上表现的过于敏感多疑、轻蔑傲慢,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交流中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交流中产生口角与争执。

(二)教育体制存在影响学生沟通的障碍

从传统教育体制来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课堂地位过于被动,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唯分数论导致教育机构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填鸭式”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基本已根深蒂固于学生内心深处。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鼓励,不重视学生独立思想的树立,不善于思考,对于现行教学模式往往以按部就班的形式开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之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被磨灭,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三)中职院校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

第一,嫉妒。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嫉妒心理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尚未显现,而是从学生日常交流中所流露,日常沟通中所产生的一些恶性习惯,使得学生自我攀比心理较强,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容易产生事事不如人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积压在内心深处的嫉妒、怨恨等消极心理,在与人交谈过程中掺杂太多的个人情感,无法开展正常的交流活动,不能很好的解决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第二,自卑。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感受到学生的不自信和自卑感较强,甚至恶化成一种极度变态心理,容易形成自我消极、不思进取的态度。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不敢将真实感受流畅的表达出来,无法将自身性格特点及优势充分展现出来。第三,怯懦。从目前学生实际上课状态来看,绝大部分在课堂上表现出胆小、扭捏的情感特点,缺乏与其他人交谈的自信,一旦双方在眼神上产生交流,急于躲避。

二、班主任训练学生沟通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全面、准确了解班级学生的个性与整体

一方面,了解学生个体。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心理、生活、学习以及健康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学生特长、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学生家庭背景、家庭结构、家长职业等;

另一方面,全面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时刻记录观察结果,并在后期进行系统的整理,便于教师后期翻阅,一旦学生在沟通训练与沟通技巧实践过程中产生严重问题,能够针对学生个人快速查找到相关资料,从学生实际心里特点下手,帮助学生有效运用各类沟通技巧,达到提升沟通能力的目的。

(二)班主任必须强化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

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作为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者与管理者,应对学生心理、生理以及学习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观察与了解,与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点等相结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开展一系列与沟通相关的能力训练,正确面对现实,处理好人际关系。此外,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将专业课程教学理念渗透在德育教育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在班主任引导下的具体训练方式

(1)心理引导与心理训练。针对学生自卑、嫉妒、怯懦等消极心理,班主任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学生传统认识范围进行拓宽延伸,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对世界重新定义,是学生心智健康成长。而当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时,班主任应积极探寻压力源,让学生逐步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建立自信,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2)模拟训练。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学前教育专业是理论性与实践性两者相结合的课程类型,应努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前专业学生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知识巧妙的融入实践中来,根据学前专业具体实践标准对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检验。中职院校作为学前专业人才的重要输出产地,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幼儿园实习模拟训练,通过与幼儿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在幼儿园开展模拟训练,不仅能够整合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且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学前专业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及道德素养。在幼儿园模拟实习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所学知识为前提条件,对幼儿进行安抚、引导,并通过自己所学儿童文学,以一种相对较为直观的方式传达给每一个幼儿,把专业知识和实际情况向融合,激发幼儿的潜力和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及沟通能力,实现了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3)在社會实践中学习沟通。与中职院校其他专业不同,学前教育专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率较大,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正确看待社会,更好的融入社会,为学生适应社会在时间及空间上保留一定的余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除了要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外,还应充分发挥“指南针”作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宽学生交流面,增加与不同性格特点学生的沟通机会,在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提升沟通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沟通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稳步发展的一大瓶颈,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对学生就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班级管理者、教育者以及组织者,应积极开展各类训练活动,提升学生沟通及交际等综合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后拥有终身发展的潜力,不断提升我国整体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泽芳,陈文娇.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教育话题——新政策背景下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11(02):210-212.

[2]张惠梅.中学师生沟通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5,15(06):287-289.

[3]吴芳,莫瑞英,张海梅,等.师生沟通中冲突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导刊.2015,01(08):124-12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