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时间:2024-06-03

杨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73-01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必须科学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把解决问题同教材基础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实现能力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提升。因此,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根据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一、明确情境创设的深刻内涵

情境创设,就是建立一种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环境或背景。它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及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构成的生活情境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以此为载体,可以更自然的引导学生在感悟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让学生体验探究,自主构建知识的积极学习方式,实现具有现代意义的“由生活走向道德与法治,由道德与法治走向社会”的学习。

二、深刻领悟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又切合教学主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极大限度的挖掘潜能,主动构建知识。可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典型的教学情境何其重要。

三、情境创设的常见形式

(一)运用课堂导入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引导作用,深入钻研教材,在透彻了解知识架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提纲挈领、妙趣横生的课堂导入,尤其是创设特定的情境就会事半功倍,它能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中。如在学习七年级《增强生命的韧性》时,笔者就设计了课堂导入情境:

师:近日,英国BBC的摄影师拍摄纪录片时,扑捉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上课前让我們一睹为快吧!(播放“蛇口脱险”的视频)

设问:从小蜥蜴“蛇口脱险”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哪些特点?

生1:坚强、勇敢。

生2:努力……。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这些特点其实都是生命韧性的一种体现,生命是有韧性的,尤其是在遭遇挫折时更能得到彰显,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挫折,又该如何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挖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通过创设精彩的导入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有效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新知,为高效课堂教学打开良好开端。

(二)运用多媒体音视频材料创设情境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贴切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通过真实感性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背景下产生共鸣得到启迪,构建新知。如在学习七年级《增强生命的韧性》时,为突破难点“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笔者就充分利用音视频创设特定情境,播放尼克.胡哲的感人事迹《生命的奇迹》,并设置紧扣主题的有效设问,为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有效的教学保障。

(三)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点有深度和广度,教材上的例子也比较多,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打造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深挖教材的同时,要善于整合、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并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有益的改编,努力创设特定的故事情境,提高教学素材的利用率和实效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构建新知的能力提供有效的教学环境。如在学习七年级《增强生命的韧性》时,为让学生理解挫折的含义,笔者就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

多媒体展示:“小刚的烦恼”我叫小刚,是七年级(5)的学生,我喜欢演讲,我和同班好友小明都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超级演说家”比赛,同学们都很看好我们。比赛时我却因怯场演讲到一半就进行不下去了,小刚最终也由于太紧张忘词,勉强结束。演讲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俩很难受觉着给班级丢脸了…我一夜未眠,结果第二天还迟到挨了批评,我痛苦、焦虑又自责,觉着自己一无是处……

(1)小刚遇到了哪些烦恼?他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

(2)你是否也遇到过不顺心的事?

学生发言总结得出,小刚和同学们遇到的这些不顺心的事,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挫折,挫折即“阻碍、失利、失败”。

运用故事情境把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同现实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图画创设情境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恰当灵活地运用课本插图、漫画、结构图等直观形象的特点创设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能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学习七年级《增强生命的韧性》时,为突破难点“面对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笔者就运用了图画创设情境,形象生动的推导分析出最终的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直观的得出面对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且还理解到,面对挫折时消极和积极的应对态度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而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应该树立积极地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极大程度的培养了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真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是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充满了问题探究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有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碰撞与思考,学会关注民生,关注法治,思考人生、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需要,围绕三维目标和重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课堂情境,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究,主动构建新知,打造出寓教于乐、务实高效的课堂,真正的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通达明理、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大课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