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曾勋
近 日,小桥老树(原名张兵)的新作《侯大利刑侦笔记》出版。小桥老树接受廉政瞭望·官察室专访时表示,《侯大利刑侦笔记》是“巴国侯氏”系列作品的收官之作。出生于警察世家的小桥老树,当初写《侯卫东官场笔记》《侯海洋基层风云》与《奋斗者:侯沧海商路笔记》时,就对警察形象情有独钟,小说中侯卫东的父亲和哥哥都是警察。到《奋斗者:侯沧海商路笔记》收笔时,他就策划着写一本以警察为主人公的小说,他说,这是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梦。
小桥老树在成都作家榜颁奖现场。
“我之所以人到中年还能够写小说,主要得益于母亲的教育。母亲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中师生,当过小学语文老师。在我幼儿到小学期间,每天晚上睡觉前,母亲都会为我读书,天天坚持不断。我至今仍然记得《宝葫芦的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记》等故事,印象非常深刻。”小桥老树1970年出生于康定,后来随父亲转业来到重庆永川,回忆起对自己写作之路影响颇深的人与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母亲。
大学毕业后,小桥老树被分配到重庆市永川区,做过驻村干部和镇上的武装部长,也曾在永川区政法委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他被调到永川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工作,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小说创作。
2008 年1 月,小桥老树以虚构人物侯卫东为主角,徐徐向读者展开了一名基层干部成长的故事。
2013年,已是永川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小桥老树向组织申请调到文化部门,他曾坦言:“调动的主要原因,是职能部门事情繁杂,占去了自己很多时间,而我觉得自己是很平庸的副局长,但作为一个专写巴渝地区小说的作者,还算优秀吧。”之后,他调任永川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长期在体制内工作,给了小桥老树诸多灵感,他的小说主角大都是官员,但他并不喜欢别人用官场小说作者来定义自己。
“我在写作时,更关注社会的冲突,商人、教师、警察、黑社会人员等各种社会角色我的作品都有涉及,用‘官场小说’来归纳就太简单了,我更倾向于称它们为社会小说。因为小说中不光是讲的官场斗争和反腐等,更侧重于记录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变化中可能被我们忽略的危机。”
“写《侯大利刑侦笔记》,是我对少年愿望的回应。”11岁时,小桥老树开始穿没有领章的旧军装,“因为父亲从部队转业,脱下军装换上了警服,那时旧军装就成为我的主力外套。”从小在警察大院里长大的他,工作后也与政法界的人士接触较多,因而写警察的故事,就如同在写自己的父辈们的故事和小伙伴们的往事。
“《侯大利刑侦笔记》中的灵感来自现实生活,全书中的所有案例都有原型。我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将来自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案例进行整合,服务于主要情节,构成了全书骨架。”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创造的虚构世界与真实世界有明显区别。小桥老树表示,艺术真实不等于现实真实,在小说中加入自己个人的知识、视角、情感和价值观等,恰恰是超越平凡现实的必然,进而探讨人性,研究复杂社会,给人以梦想、以希望、以安慰、以启示、以教育。
“案件的内在逻辑、社会背景和透露出来的人性是相同的,若是不顾逻辑、背景和人性进行胡乱编造,那才会影响真实性。由于《侯大利刑侦笔记》的年代跨度大,不了解专业知识,会闹出笑话。”小桥老树说,以前,刑侦现场勘查员带的“老三样”是放大镜、化学试剂和手电筒,到后来再这样写就脱离现实了。现在的勘查箱,有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金属探测器、足迹扫描仪、便携式熏显系统、多波段光源应有尽有。以前受技术条件限制,的确让一些大案失去了线索。比如28 年前的南京医科大学强奸杀人案,当时判断受害者死亡时间都有难度,办案人员是调查了电视剧《雪山飞狐》的播放时间,才倒推出了作案人大致的作案时间。而今年此案得以告破,也是依靠了基因技术。
“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离奇,小说灵感来源于现实,只要肯下功夫观察、研究现实,小说就会非常精彩了。”小桥老树表示,在写作中,自己没有追求极度烧脑,也没有把故事弄得悬而又悬,而是尽量接近真实的刑侦工作。
附访谈
网络写作“进入是低门槛,生存是高门槛”
廉政瞭望·官察室:作为公职人员,工作给您的写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小桥老树:绝大多数作者的写作都脱离不了其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我的写作更是与工作经历息息相关。我大学毕业就到镇政府工作,当了很长时间的驻村干部,这段经历对我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从小在警察大院长大,大院相对独立,与农村基本没有交集。如果没有在镇政府工作近7 年的经历,我很难真正深入基层社会,很难真正理解基层社会的运作模式、面临的矛盾压力以及未来的前景,对基层社会的认识就会浮在水面,不接地气。
我从2005年开始写作,至今坚持了15年,写作主要是利用8小时外、周末和节假日,由于写作强度大,经常要熬夜,对身体影响很大,最胖的时候达到180多斤。
廉政瞭望·官察室:《侯大利刑侦笔记》是您第一次涉及刑侦题材,从官场、商场小说转到刑侦题材,是如何突破这样的转型的?
小桥老树:由于刑侦题材的特殊性,最难以突破的是在众多刑侦小说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我选择高度写实的创作手法,这其实是《巴国侯氏》几个系列一脉相承的风格。
《侯大利刑侦笔记》一书中,我用了很多精力来写“生与死”。“生与死”是所有人都必将面临的大问题,也是多数人都一定会思考的问题。年少之时如朝阳,生气勃勃,努力向上,很少思考“生与死”之类的问题。人到青年、中年以后,老辈人逐渐在凋零,下辈人在成长,这时候,他们就必然开始思考“生与死”的人生终极问题。
在“杨帆案”“丁丽案”以及“王永强杀人案”中,少年和青年人在最美好的年华被人夺去生命,我们都痛恨案件中犯罪分子对生命的践踏,对受害者及其家人的悲痛感同身受,真诚地希望人间少一些罪恶,多一些关爱。在写作时,我经常幻想有一个没有罪恶的社会,人人得以安居乐业。这是我在写作中经常会涌现的朴素感情。我没有特意想到吸引人眼球,因为生与死的问题足够冲击人心。
廉政瞭望·官察室:最近几年,现实题材小说改编影视剧而大火的不少,比如,《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等,这种类型小说是不是迎来了春天?
小桥老树: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现实题材小说一直以来都是影视改编的主力军。国内这些年,现实题材小说发展迅猛,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为影视剧提供了大量资源。与此同时,随着影视平台不断发展,又为类型小说的影视化改编提供了大量机遇,这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好事。作为小说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内容始终是上游资源,作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使出浑身解数写出好作品,有了优秀作品就占据了上游资源,才有可能在影视、有声、电子还有纸质书占据一席之地,获得生存的权利。挑战在于数字化的市场是赢家通吃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没有优秀作品,作者非常容易被淹没在作品构成的汪洋大海之中,压根没有机会被读者认识,更别提各种版权的运用。所以,对于作者来说,春天一直都在前方,全力以赴地写作就是通向春天的船票。
廉政瞭望·官察室:有人说网络小说行业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零收入”码字,高收入只是塔尖的几位,您如何看待这个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小桥老树:与传统写作不同,网络写作的特点是“进入是低门槛,生存是高门槛”,真正能够生存下来靠写作谋生且生活得不错的作者极少,大概率多少,不好统计。至于能靠写作安身立命的网络作者,都是在千军万马中竞争出来的优胜者,比例虽然非常低,相对数量不少。
网络文学发展了20 多年,第一批步入中年的网络作家经过以市场为导向的高强度写作实践以后,写作能力大大提高,作品获得广泛认可,同时自身也出现了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有一部分继续以网络写作为主阵地,另一部分有意无意开始转型,进入传统的类型小说创作领域。小部分进入编剧行业或其他领域,这部分转型的作者已经在出版、影视、游戏、漫画中占据一席之地,对大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个影响现在还不算太明显,但是时间越长,影响将越来越深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