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闫秀双
【摘 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输送综合素质人才的任务,语文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由于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与德育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结合自己十多年的中职德育管理心得和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从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的盲区、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思考,探讨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如何与德育相结合,既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德育结合;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82-01
语文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一门公共基础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由此可见中职语文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它承载着重要的德育工作任务。因为语文既有思想性,又富有形象性,文道结合,易于感染学生,德育效果比较明显。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与德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师所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1.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是教育的根本要求。
2014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其他公共课和专业技能课等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专业特点及岗位工作要求,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寓德育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了:“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的课程教学目标。这两个大纲都对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提出了要求。
2.中职语文教学是开展德育的有效载体。
在中职所有学科中,语文是最富德育内涵的课程。语文课程经过多次的修订,既注重学生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又保持了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性、思想性、审美性,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健全人格的塑造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中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发展。
3.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是培养目标的需要。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不屈不挠的奋斗史及反抗史,以及现代我们中国的振兴史,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保家卫国的志向。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不仅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更看重学生的团队意识、敬业爱国、诚实守信的品德。语文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的盲区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读的门口低,生源结构复杂,生源质量较差,文化基础偏低,因此中职教学存在着很大压力。而且学生重技术、轻基础的倾向十分严重,文化基础课教学组织与实施存在着很大的难度,特别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有效的德育,更是难上加难。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存在的盲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不足。中职语文是一门必修课,很多老师由于各种原因对语文的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走过场,没有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去,把语文教学当成普通的科目对待,致使语文教学不能够与德育相结合。
第二,社会环境对中职生的影响。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和网络对中职生的影响非常大,这对中职语文教学和德育带来很大的挑战。
第三、当前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德育实效不强。大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才会进行德育活动,缺乏德育教学计划,未能根据学情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也极少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德育计划。
三、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内容
中职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德育教学的主阵地。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职《语文》教材中“阅读和理解”模块的作品中,有很多作品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素材,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介绍作者时,可以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以此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深深地爱国情怀。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和写作思路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分析社会现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的历史,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唤醒学生的爱国热情。
2.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中职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中的第六单元阅读与欣赏设计的就是古诗文的诵读。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可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味。现代文的阅读欣赏,教师可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知和掌握,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的意识。比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作品的内涵,结合学生自己成长经历,通過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拓展延伸教育学生如何感念亲恩,理解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业结束后选择就业,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只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特别是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甚至是在课外的任何地方,都要与德育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课程相结合的途径
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途经很多,可以借助教材、课外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把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技巧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达到润物无声、融入身心的境界。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塑造了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闪耀着爱国、求真、向善、诚信的思想光芒,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示范作用。例如在学习《好雪片片》一文时,通过对流浪汉典型的人物形象分析,迁移到当今社会存在的“看到老人摔倒不扶”,或者是“不敢扶”等现象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树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理念,保持善良的本性,培育健全的人格。
2.从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找准与学生思想感情相接的嫁接点,是语文教学活动成为过问学生思想精神生活的过程。例如,在讲解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并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些爱慕虚荣、与人攀比的不良社会现象,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特别是造成马蒂尔德思想,她虽然爱慕虚荣造成了她悲剧的命运,但是在她的身上体现出面对困境不消沉,勇于担当、诚实守信、坚强勇敢的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困境中求生存,积极创造新生活的意识。
3.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言传身教入手。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德育,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即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双方平等的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深入到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多交流沟通,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保持爱心、耐心、信心,创建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和人际关系。同时还要注重言传身教的效应,用自己的语言教育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表现启发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感化和影响学生,建立德育教学的基础。
4.明确目标,系统规划。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明确整体教学与德育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制定好德育教学的计划与目标,分期、分阶段实施。同时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在具体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制定不同内容的德育目标,教学设计必须贯彻德育目标。做到每次备课都将该次课的德育目标制定出来,指导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学。
5.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德育。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層次性和针对性。形式设计灵活多样,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活动的原则是全员参与,因材施教。例如在《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中第一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中,通过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社会调查,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协作、与人沟通的意识;通过走访和调查,了解专业、热爱专业,从而奠定良好的学习自信,培养学好专业的信息。
结语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更是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的新思路,也是为社会培养综合型、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主阵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