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活动探究

时间:2024-06-03

王晓玲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讲好一堂课犹如写一篇文章,要整体构思设想好本节课的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导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优良精彩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听课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情感,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持的基础。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呢?这就成了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方面和追求的目标。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已充分地认识到数学活动的意义,并努力组织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感悟。但是,在数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总存在一些缺失的现象: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数学自主活动的技能不强。数学活动形式单一,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活动仅理解为动手操作。课堂上由于活动过程失控导致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活动的数学价值不高,学生不能很好地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所提高,所有这些现象都严重地影响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使数学活动部能发挥最大的数学学习价值。

一、数学课教学中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

1.课件导入。

如在讲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被两个三角形的平移、翻转、旋转(flash动画)所吸引,一节课一开始就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进行着,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

2.做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或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点的轨迹”的导入:事先准备好一小段线绳子和一个彩色小球,将彩球拴在线绳的另一端。教师从一进教室就边走边演示——彩色小球不停地旋转。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解释刚才的现象,从而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3.设置悬念

心理学家认为,悬念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迫不及待的效果。如“平方根”一课的导入。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知道,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cm2时,它的边长是3cm。那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7cm2。时,它的边长是多少呢?悬念促使学生产生急于了解知识的欲望,新课的导入就顺理成章了。

4.联系实际。

对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的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所以当教师提出这类问题时,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如在讲“正多边形和圆”时,指出:正多边形有无数种,哪些正多边形可以用来设计荚术瓷砖,作为地板砖呢?这样导入学生易于接受。

5.承上启下。

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运用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任意画一个凸四边形,把各边的中点依次连结起来组成一个新的四边形,拖动控制点改变原四边形的大小、位置、形状。当通过验证,学生发现新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时,感到惊讶和疑问,从而引出课题。

二、一堂优质的新课导入应达到的要求

(1)內容上要突出一个“疑”字。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向学生提出新颖、巧妙的问题,造成学生“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原则上要突出一个“趣”字。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可以激发一定的情感,可以唤起某种动机,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形式上要突出一个“新”字。

由于每节课的知识不同,每个班级的情况不同,所以在新课的导入上要力求新颖、独特。这样,才能给学生常学常新之感,才能使学生常保浓厚的学习兴趣。

(4)有效选择活动内容

新课程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但是不能理解为一定要创设数学活动,每个内容、每节课都要创设数学活动,教师要有效的选择活动内容。可以为数学知识的引入提供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有效组织活动过程

活动的质量如何,与活动的组织密切相关,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控。要让全体学生人人都参与了活动,大家都是活动的主人。我们的教学要关注的是所有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要有收获。这样的活动过程才是有效的。

(6)有效引导活动思考

活动后要有思考,这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活动是一种外显行为,思维是一种内在活动,外显的活动和内隐的思考结合在一起才会转化为为数学化的行为。因此数学活动应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与想象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三、创造良好的分层教学环境

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环节应是我们教师潜心研究的问题。导入设计得巧妙,就能引起学生的“疑”,疑则思,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学习情感。这种求知欲和学习情感既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又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希望教师每实施一个教学行为,都问一句自己:“有效吗?”,多问一句:“这样的活动有效吗?”,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