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述多民族地区讲普通话与小学生学习的关系

时间:2024-06-03

卢江涛

【中图分类号】 G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小学生的学习受语言和语言环境的制约,在听话、说话、读书、写字、寫作、生活、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困难、制约学生学习发展的因素等方面分析,熟知普通话与小学生学习的关系,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刚入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到学校里的具体困难

少数民族的孩子自降生到入学前,绝大多数接触的是少数民族语言(母语),一进学校则要面对另一种语言——普通话,这将要有多大的勇气呀。笔者在2009年9月刚开学时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幼儿班的学生,大概有六、七岁了,孩子看着挺机灵,上课时间却在学校里东游西逛的,学校里的老师就试图用傈僳话和他交流(有懂傈僳话的老师),孩子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还告诉我们他来到学校里什么都听不懂,他们村就他一个男孩在学校里,老师们不和他说他听得懂的话,觉得其他人都有事做,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在学校里没意思,看来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想回家又不知道怎么走,跟谁说好。从孩子茫然的目光中,看到的是机灵背后的无奈。可想而知孩子来到学校是什么样的感觉呀!如果他从小讲的是普通话,听的是普通话,会有这种事发生吗?这是学校造就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与“人之初,性本善”一样,孩子们生来个个都是那么聪明,那么天真可爱。可是,在学习上,语言环境使他们比讲汉话的孩子落后了至少五、六年。

入学当天,讲汉话的孩子能和老师们讲话,能听懂老师们的讲解,课堂上他们是最活跃的,他们把听到的记了下来,把想到的说了出来,老师让回答问题时,总是他们把手举得高高的,做作业时就得心应手了,无论哪门功课都很好学。他们一个劲地高兴,觉得学校里那么多老师都像父母一样,一个个都和他们说话,在学校里吃饭、睡觉和玩都有了保障,还有那么多老师关心他们,有了那么多朋友。他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最多就是想爸爸妈妈,想家里的亲人。可是每个星期六都可以回家的,他们就像回归大自然的鸟儿般的乐呀。

少数民族的孩子情况则大不一样了,他们满怀希望地来到学校,见到老师,听自己的父母亲给他们讲老师就像爸爸妈妈一样,有什么事情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助你的。可是,一进课堂他们就傻了,老师讲的话听不懂呀,除了老师教读音时跟着读,让写字时和旁边同学一样看着描,连数数都不一样了,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生活上当他(她)有了问题时却无法和老师正常交流,无法把自己的困难说出来,请别人帮说也不知道请谁好,他们认识的绝大多数和自己一样,也无法和老师正常交流,请汉族的同学吧,要让汉族同学听懂自己的话比让老师听懂还难,真有了问题只能自己扛着,导致他们感觉到学校里不好,连吃饭、睡觉、上厕所等这些简单的事都那么麻烦,那么难弄清楚,自己处在孤立无助的环境里,这种感觉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对父母的话产生了怀疑,对老师失去了信任。他们到学校仍然只能用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才能知道一些信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虽然能学到一些知识,但很不容易。

二、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同班的优劣

社会的进步使人类越来越依赖于已有的资源,坐享其成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哲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必须兼顾全体,多数同学不懂时,老师只能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汉族同学第一遍没听到,老师讲第二遍时听得到,第二遍听不到,第三遍还有机会听到,因为总有人听不懂,老师们就只能用重复的方法,让自己的课堂产生力量。所以在低年级时仅凭听得懂汉语这一优势,汉族学生们不费吹灰之力,学习成绩就可以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一两年下来,他们习惯了等,像“兔”似的“睡着”等,不等不行呀,老师没上呢,听老师一讲他们就什么都会了,一直都这样,总是有优越感,一成不变地过一两年后,养成了惰性,很难逆转。再加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不愁吃穿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更不需要付出什么,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生活阅历少。到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时,往往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凭空的想象又不切合实际,无论写什么都好像没做过、没经历过,觉得很空洞,作文写什么成了他们最大的困惑。

少数民族的同学则在班级中默默地充当“龟”这一角色。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他们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在学校里吃力地学着听话、说话,学习同学的优点,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方面,每一点收获他们都付出了十倍于汉族学生的劳动,六年的小学生涯养成了他们勤奋学习的品质。听初中的老师说:到中学后汉族同学没有少数民族同学有潜力,实则是学习习惯的缘故,这不又耽误了本是无辜的有潜力的部分汉族学生了吗?

少数民族的同学从小生活在大山的环抱中,大山的回声,小河的流淌声,林中的风声……赋予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巍峨的群山,陡峭的山崖,弯弯曲曲的小路……造就他们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整天随父母一起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耳旁的虫鸣鸟叫,给了他们多少想像的翅膀呀。到三年级写作文的时候,他们急于表达自己和大自然的亲近,倾诉劳动的快乐,美好的向往。但是语言成了他们的羁绊,有的不屈不挠,有志者事竟成,有的则从此一蹶不振,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

三、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具体措施

见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的经验,对多民族地区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从源头治理,动员家长教学前儿童讲普通话

讲普通话是改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难的首要基础。首先,家长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会孩子讲普通话,不管家里家外,尽量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给他们一个处处用普通话的环境,孩子的母语是家长通过长时间的教育才教会的,无论什么民族的语言,都要付出五六年的时间,家长要站在为孩子负责的角度,教自己的孩子讲普通话,上一辈已经把自己的前途牺牲了,自己不能再牺牲下一代了。不仅一个家庭,整个村民小组,整个行政村甚至整个……都应该行动起来,给孩子们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扫除语言障碍。

2、大力推广校园普通话

师生在校园里坚持讲普通话,逐渐发展到校外也讲普通话。普通话是中国人学习和生活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只有会听、会讲普通话,才能使学习更轻松,更容易接收到新的信息。学生学习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和前人所留下的先进经验,首先得学会普通话,当学生学会了普通话,再学会一些文字后,把书本上记载的文字(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和前人所留下的先进经验)变成语言,化为自己的素质,就很简单了,不必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让老师给学生讲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让我们怎么做……”课堂上多给学生教一些基础知识,多学一些文字,使学生自己能看着书本上的文字,化为行动,教育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