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张强
【摘 要】德国双元制教育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担负起培养人才责任,为德国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独特的教学模式及取得的效果已使诸多国家借鉴并采用。笔者学校成立了中德合作班并申报市级课题,本文从课题目的、课题内容、预计突破点、课题条件等方面阐述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可行性。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预计突破点 课题条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29-02
为提升芜湖市职业教育的对外合作水平,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就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试点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合作。课题“德国“双元制”在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专业本土化实践研究”在2016年被芜湖市教育局作为重点课题立项。
课题组拟跟踪调查中德合作班“机电技术”专业班级两年,从深化专业建设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优化专业教学团队等方面展开课题研究。
一、研究目的
1.学习先进管理方式,提升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学校教学管理、考试组织及成绩评价体系均按照德国合作学校要求进行,将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与专业课程合理衔接,转变教师的职教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2.实施小班化教学模式,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实行小班化教学,课程设置贴近学生基础和特点,在保持中德合作特色同时,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适应就业需求。
3.开展职业资格能力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突出“理论重实践、实践重体验”的特色,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考核和专业技能竞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
4.教学团队的创新。聘请德国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实践教师和一批精通机械加工、维修与检测等技能的企业师傅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中德合作班一部分教学任务;同时对现有教师进行量身订做培养計划,确保“双师型”教师的高质量和实效性。
5.借助职教集团平台优势,拓展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良好沟通桥梁,不仅为学生实习和就业创造条件,而且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有力佐证。
二、研究内容
1.构建“双元制”本土化的课程体系。借鉴德国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以典型职业活动为核心,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2.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建成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时要遵循项目真实性原则,通过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以典型的项目工作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传统的职教教学步骤为单科独进、分科教学、分阶段实习、单科结业,明显地表现出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上的脱节,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基于“双元制”模式下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案、职业素质培养五个方面实行专门化、程式化、标准化。
4.依据项目化课程,建立“工作页”教学模式。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并通过到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岗位调研,经过行业企业专家论证,确定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做到了教学有配套设备,学生有配套教材,教师有配套方法,评价有配套标准,从而达到学校与学生的双赢。
5.自办校企,探索“双元”办学体制。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下,学校要大胆创新,利用设备资源“引厂入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来料加工,学生以工人身份进入企业进行实际生产,降低实训成本、提升实训效果。做到教室与车间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大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这种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元制,能初步实现校企融合。
三、预计突破点
1.优化的教学结构。吸收德国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任务驱动的“工作页”模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元制”本土化教材和课程体系。
2.优越的实习条件。先进的实训条件、安全的生产设备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为学生优质高效的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3.优秀的专业师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对专业老师的素质要求,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位老师在教育教学水平上能更上一个台阶,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和进步,锻炼了教师团队,课题结束时,必然有大量的教科研成绩,如精品课程、发表论文等。
4.优质的就业机会。学校为取得德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提供到国内德国企业就业机会,亦可到国内德国双元制试点院校继续学习深造,经过生产性培训的学生受到企业高度评价,提高了学生专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
四、完成课题条件
1.人员结构:课题主持人及成员均有本科学历,是双师型教师,在教育和实训岗位工作多年;教科研成绩突出,有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带领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有吃苦耐劳精神,希望通过课题的完成来提升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2.资料准备:我校在九十年代是芜湖市最早引进德国“双元制”的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有宝贵经验。2016年暑假期间,三位老师到德国培训,切身感受“双元制”;委派多名教师到上海电子工业学接受“双元制”培训,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最早引进“双元制”教学模式,并且办得相当成功,是全国各学校学习的“圣地”,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课题研究中少走弯路,最后聘请专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课题知识的培训。
3.科研手段:主要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以获得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及理论成果。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对研究德国双元制的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归纳和分析,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存在的缺陷,确立本课题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2)实验研究:在学校选择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展研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3)经验总结:在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尝试建立“双元制”在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本土化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振汉,祝雯静.德国的教育体制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教育,2008、8,3.
[2]杨玉宝.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认识[J].比较教育研究,2009,1.
[3]顾月琴,魏晓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其发展趋势[J].职教论坛,2010,(3).
[4]赵建中.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探究[N].光明日报.2014 (010)
[5]苏立祥,朱鹏英.关于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教育,2015(36):214-2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