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陈英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21-0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孩子“摆碗筷”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双数与根数之间的对应,填表表示这一对应关系,再根据这个表,写出乘法算式,编制2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而且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发现看出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较好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因为有了前一节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编2的乘法口诀,相信孩子们有这个能力去完成。
另外,本班学生有几个同学有着较活跃的思维,课堂积极性好。因此,我尝试着以优带差,以点带面。
学习目标:
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熟记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20根小棒等。
教学流程:
课前3分钟:小老师带领同学背5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的表现很好,都能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做家务》一课。(板书:做家务)
师:老师先来了解一下,你们在家会主動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过什么家务。
师:看来大家都是勤劳、体贴的好孩子。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也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你们看(课件出示情境图),周末,淘气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淘气也帮着摆碗筷。
2.从图中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生:1双筷子有2根,有9块碗,
师:下面,老师要让大家在摆筷子的活动中来学习课本32的知识,行吗?请根据大屏幕上的自学要求来自学。(出示课件)
二、出示自学要求,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要求:(指名一生读题)
(1)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P32的表格。
(2)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把书P32补充完整,并与同桌交流。
(3)仔细观察2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与同桌交流。
2.生自学,同桌交流(约10分)
三、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自学时都很认真,表扬你们。
1.交流问题
先引导学生读题,然后开火车回答,再引导说说发现了什么?
2.交流问题(提前板演)
师先引导学生说前三句口诀。(1双筷子是1个2,用算式1×2=2或2×1=2,口诀一二得二),接着,指名让学生像这样来说说下面的口诀。
3、学生比对口诀,读1遍
师:现在大家把你们编的口诀跟XX的对一下,不对的要及时改正。
师:大家一起拍手有节奏地读1遍.(出示课件)
4、交流问题3,
(1)师:第3个问题,仔细观察2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口诀中都有2。(板书:2的乘法口诀)
生:这些口诀的另一个乘数是1-9。(共9句)
生:这些口诀后一句的得数比前一句多2。
生: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生:不满十在得数前加“得”。
……
师:你们真是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知识的的孩子。
(2)巧记口诀
师:老师有个问题,如果我们突然忘记某句口诀,比如二七( ),怎么办?
生:可以想,二六十二,再加一个2就是14,所以二七就是十四。
师:真是个善于开动脑筋的孩子。
生:也可以想:二八十六,减1个2就是14,所以二七就是十四。
……
5、背口诀(5分)
刚才你们说的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记住2的乘法口诀,下面我们就来背2的乘法口诀,你可以先自己背,也可以和同桌背,比一比,谁背的快,背得好,好吗?
(1)生自由背;
(2)指名背;
(3)男女生背;
(4)全班拍手背;
(5)同桌对口令游戏。
四、闯关练习,反馈新知。
师:看到同学们学习这么认真,掌握的这么好,老师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第一关,我是小小神算手;
第二关:补充乘法口诀;
第三关:生活中的数学。
五、课堂总结
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我们是怎样编出2的乘法口诀的?(板书:摆一摆、算一算、编一编、记一记)。
六、作业
背口诀、与家长对口令。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