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影子银行风险及监管改革

时间:2024-04-24

程波

摘要:在我国正规银行体系有效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影子银行在促进我国投融资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与正规银行体系关联度高,无法被有效监管,导致其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就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风险,最后给出了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监管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31

影子银行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前执行董事保罗·麦考林(Paul McCulley)在2007年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意指那些非银行机构开展银行业务。广义上,影子银行指任何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以及活动,对其的界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由各国金融监管机构进行。狭义上,影子银行指的是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可能因流动性转换、监管套利、杠杆或者有缺陷的信用转换而引发系统性风险等问题的机构或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主要表现在资产证券化、货币市场基金、回购交易和融资融券等领域。因此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能帮助整体金融体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防范系统性风险。各国影子银行具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对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1我国影子银行产生原因及特点

1.1我国影子银行产生原因

1.1.1市场需求

影子银行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市场的需求,影子银行在我国发展至如此大的规模说明我国有着对影子银行旺盛的需求。目前,在我国尚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利率实际上是“负利率”,过低的收益导致大量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同时,正规银行系统无法满足大量中小企业、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需求,因此通过影子银行进行融资。

1.1.2监管套利

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和监管导致不同的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给了部分金融机构进行无风险套利的空间,通过从事资本的运作来获得更高的收益。正规银行系统也渴望更高的利润,因此也进行部分表外业务增加收入。

1.1.3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影子银行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就是影子银行的一部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影子银行的线上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影子银行的产品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进行交易,比如P2P即使影子银行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目前国家对其监管采取容忍性原则,对其发展不做过多限制。P2P平台通过平台筹集大额资金,通过资金规模形成较高的议价能力,以较低成本融入资金,又以较高的价格贷款到需要的企业或个人,从而实现套利。

1.2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1.2.1正规银行与影子银行存在相互关系

我国影子银行部分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彼此互相开展业务和提供服务,比如大型企业从银行借入资金然后贷给无法从商业银行直接贷款的中小企业赚取利差,因此实质上我国行业银行是影子银行链条上的一部分。同时,商业银行可能也自己进入影子银行的投资领域,从而实现双重表外业务,通过影子银行实现表外业务的扩张,还能摆脱监管的约束。

1.2.2期限错配

影子银行的资金多来源于散户投资者,资金来源单一、期限较短。但是影子银行的资金一般投资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中小企业,资金使用周期一般较长。期限的错配导致影子银行面临着比正规银行业更大的风险,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投资者将遭受巨额损失。

2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

2.1影子银行干扰宏观调控

影子银行的资金通常流入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行业,因为地方融资平台有着政府背景,信用高、对利率相对敏感性低;房地产业利润率高,有抵押物的存在使得影子银行承受风险较小。但是我国政府并不希望过多资金流入这些行业,影子银行的业务严重干扰了我国的宏观调控,使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2影子银行干扰货币政策

影子银行同商业银行一样具有信用创造和货币供给能力,可以利用无限地利用货币创造机制进行信用扩张,通过基础货币和派生货币两方面干扰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我国传统的基础货币计量并没有计算影子银行的负债资金,但是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央行对我国基础货币的计量误差也随之越来越大,影子银行干扰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正常计量。影子银行的存在也扩大了货币乘数,其不受准备金制度的约束,其业务不受存贷比和投资项目的约束,导致货币乘数失真。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误差,导致在货币乘数理论下计算的货币总量必然不准确,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有效性。

2.3影子银行向正规银行体系传递风险

我国影子银行与正规银行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我国影子银行的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两个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会导致风险的跨市场、跨行业传播,一旦影子银行出现风险,风险会传播到正规银行体系。

2.4影子银行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性

影子银行接触杠杆效应,以小搏大赚取更为丰厚的利润,但是杠杆是金融系统不稳定来源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风险爆发,杠杆会成倍放大损失,导致风险的持续传递。同质化是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另一大因素,同质化程度越高,市场的波动性就越大。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主要以银保、银证、银信等产品主要融资手段,由于同质化单一产品上集中了大量资金,一旦某一产品出现问题,将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风险监管同样在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扮演重要角色,但影子银行加大了风险监管的难度。

3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

3.1降低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

FSB建议使用杠杆率限制、资产集中度限制、设定赎回门槛、收取赎回费等政策工具以降低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对影子银行建立相应的流动性和资本金要求,加强其信息披露,提高其经营透明度。同时应该分类统计不同的影子银行业务,并实施差异化管理。对于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影子银行业务,应满足其发展需求,对于其他交易类和利用高比例杠杆的影子银行业务,应该严格监管其业务,将杠杆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

3.2降低影子银行对正规银行体系的影响。强化正规银行体系风险管理

影子银行的出现就是为了逃避监管,因此在短期内实现对其有效的全面的监管并非易事,更好的办法是强化正规银行体系风险管理,通过防火墙机制隔离体系外风险,防止影子银行的风险波及正规银行体系的运转。在我国分业监管的格局下,影子银行创造的跨界金融工具使得监管无法有效实施,这对各司其职的监管体制提出了调整,因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协调合作,对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性金融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管。

3.3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协调与合作

目前全球范围内影子银行的风险都急需评估,尤其在目前全球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目前货币政策下,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可能增加。其中,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影子银行。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目前已成为各国之间的共识。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主席特纳勋爵(Lord a dair Turner)曾表示,监管局限于正规银行系统而无法有效监管影子银行,没有从金融系统的角度充分分析影子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作用,是全球监管者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在英国对冲基金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管,其需要满足一定的准入门槛并遵守相应的行为准则。对于全球化合作监管影子银行,应该建立一个基本的监管框架,有了这些基本框架,各国的监管标准就可以逐渐趋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