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品三口而知味

时间:2024-06-03

陈玲

【摘要】幼儿园教学逐渐从传统化的集体教学模式向个性化的主题教学模式转变,应用最为普遍的当属区域活动。区域活动属于益智类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幼儿的年纪、兴趣和发展水平,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如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等,投放相应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能力,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方式,进行个别化学习的活动。借助不同主题的游戏模式,创设教学情境,使幼儿园日常教学更加丰富,且富有趣味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组织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51-01

一、一品投放材料

(一)材料投放原则:低结构和高开放度

作为幼儿教师,要以低结构的材料投放为主,幼儿借助自身的开阔性思维,对材料的功能和用途进行不断的拓展,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二)材料投放策略

教师要以区域活动主题为前提,对基础设施、材料和游戏空间进行选择和构建。同时,材料的投放既要激发幼儿的探索性,又要推动幼儿与同伴和周围环境等进行互动和沟通。

首先,教师要结合区域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喜好对所需游戏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教师要对投放的材料进行认真筛选,既要确保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又要确保其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想象力。例如,在医院主题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投放宽胶带和饮料瓶,引导幼儿利用宽胶带对医院标志“十”进行制作,在输液过程中对饮料瓶进行应用。

其次,教师在活动区域内要以低结构材料应用为主,如纸箱、饮料瓶和椅子等,应用到不同主题的游戏中,或在同一主题游戏中,对其不同用途进行发挥。不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拓宽其思维能力。在医院主题区域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纸箱制作成凳子、收银台,将饮料瓶制作成输液工具等,从根本上对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进行双向培养。

第三,及时对材料进行投放更替。为了在游戏过程中保持幼儿的兴趣,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对游戏材料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更换。在医院主题区域游戏中,教师对纸箱、饮料瓶和彩色胶带等进行应用。而在进行七彩糖葫芦的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对游戏材料进行更换,着重应用与糖葫芦相似度比较高的气球、乒乓球、橡皮泥等,以培养和保持幼儿的游戏兴趣,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二品建立规则

(一)游戏规则

规则1:进区规则

卡片暗示法:以医院主题区域活动为例,幼儿可以对自己的头像进行绘制,并在头像下方写上自己扮演的职务和名字,根据场景需要对进区人数进行规定。幼儿将自己的卡片插入到区域外部的插卡袋中,并根据图片要求各司其职。教师要对幼儿的职务进行明确的了解和识别,进而引导他们对不同的职务和角色进行模拟,最后对其模拟情况进行评估。

图示法:医院主题区域右侧设置有“病人等候区”,教师要引导区域外部的孩子扮演病人,站在病人等候区内进行排队。

图文结合法:教师将幼儿的照片粘贴在游戏区外部,并在照片上对幼儿的职责进行描述,使他们快速融入到区域游戏中,达到良好的游戏效果。

规则2:游戏玩法

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根本目的是益智,玩法是灵活自由的。区域游戏强调的是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度。游戏的玩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同时,要确保整个游戏的规范性和逻辑性。以文具店区域游戏为例,教师要结合商店相关规则对游戏规则进行建立,其游戏流程和操作步骤为:幼儿A扮演顾客,幼儿B扮演收银员,幼儿C扮演销售人员,然后进行指定的购买文具对话。

(二)规则建立策略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区域游戏类型和情况,引导幼儿对区域游戏规则进行自主制定。真正将幼儿作为区域游戏的主体参与者,有利于幼儿对游戏规则进行维护,并对区域游戏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区域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面临相应的难题,教师可以对幼儿在区域游戏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进而帮助他们对游戏规则进行细化和升级。

(三)从显性规则向隐性规则过渡

显性规则是在区域活动初期,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其一般被张贴在区域内,教师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执行和传达。而隐性规则一般是在区域游戏执行过程中生成的,其一般不易被发现,是以幼儿的自主性为主体的,对幼儿的潜在规则意识进行召唤和传达。例如,在银行主题区域游戏中,通过“一米线”向幼儿传达排队规则。同时,教师也要注重结合幼儿的身心特征,在区域活动中,对其进行引导。

三、三品活动组织

(一)游戏导入

首先,提出要求。幼儿在区域活动初期,对游戏的性质、规则和目的等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教师要对游戏特点和幼儿特征进行双向考虑,制定游戏规则,并注重区域游戏过程中的合作性,引导幼儿对游戏材料进行整理,对幼儿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其次,教师要注重对上次区域活动进行回顾,进而引出本次区域活动。应用图片和问题等方法对上次区域游戏进行回顾,并将游戏的相关经验应用到本次区域活动中,以提升整体游戏效果。

第三,为满足不同主题的区域游戏,总会投入各样的新型游戏材料。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幼儿通过发散性思维对这些游戏材料进行充分应用,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关游戏规则。

(二)游戏评价

游戏分享。在区域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历,并对自己和同伴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问题解决。教师要截取游戏中的相关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进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成果展示。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游戏成果进行展示。例如,在七彩糖葫芦区域游戏中,幼儿可以将他们制作的糖葫芦展示给大家。

四、结语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展不同主题的区域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达到良好的幼儿园教学效果。幼儿教师要对区域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展和应用,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亚庆.试析当前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实施之“实然”与“应然”[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115-119+123

[2]蔡鸽.浅议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4,(03):263-264

[3]卢伟,薛小林.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被冷落”的因素分析及改进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3,(02):16-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