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经济地理教学对中专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6-03

孟凡果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素质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为根本目的。在加强职业教育的同时,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在经济地理教学中,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传授经济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的双向教育,主动、积极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经济地理能力就是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运用地理智能,地理思维去分析,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经济地理的能力培养就是对学生加强比较、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综合、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与研究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济地理能力不但本身有其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还可以迁移到其它学科学习的有关部分,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经济地理能力的培养,是经济地理素质教育重要核心内容之一。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本文简单阐述了如何通过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慧、培养中专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经济;地理教学;中专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引言:

中国经济地理这门课程,在经济学校是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大的作用。钱学森教授指出:“地理科学是与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密切联系的一大科学部门,是人类文明建设的基础理论。”它以人类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空间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特征,探讨地域经济发展规律,预测和控制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速度、规模和效益,其产生的潜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对推动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为反映全国各地区经济,有利于各地区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因地制宜、分别制定各自的区域发展战略。

1 以人为本,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即保护人的天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1.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间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教材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教材的对话等。在这多重对话关系中,对话的中心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个体与教材的对话。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自成为学习主人。

2.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促进和对话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激励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完成其特殊的认知过程的主导者。也就是说,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即使教师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人生经验、审美水平都要高于学生,但也不能因此取代学生独立的思考、独特的感受,而应该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在对话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加强其感受和体验。

3.自学能力的培养

如果把知识比做金子的话,那么自学能力便是点金术;如果把知识比做鱼的话,那么自学能力便是捕鱼的本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的不断增加,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中等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在此之上,要教会学生怎样学,如何运用经济地理的观点去思考、去分析、去综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教学生学会到学生自己会学,会学是一个重要标志,这样在教学中就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去感知,去想象,挖掘潜能,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概念、叙述、图表、要求学生用要点概括法找出知识点,指出表面差异,利用直观图表法、建立空间概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用对比剖析法剖析表面和内在的本质联系,利用外延联系法将过去所学的有关知识融会在一起,利用因果分析法找出相互之间制约条件,利用综合分析法找出布局规律,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埋下伏笔,设“障”立“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引导答题,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教会学生到学生会学来一个质的转变。

2 运用经济地图的能力

地图是载体,将大量的信息贮存之中,要想获取这种信息,必须读懂地图语言,经济地图是经济地理信息的独特表达方式,通过经济地图可以展现经济布局。经济地图的运用包括读图、分析图、绘图。读图,在指导学生读图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诱导、启迪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将平面图看成立体图,头脑中形成各种经济地理事物的图像,做到心中有图;分析图,在读懂经济地图的基础上,要综合分析经济地图,分析经济地图时要运用已学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其它想关学科知识,全面综合地去分析,找出规律,通过分析地图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分析图时引导学生将关联的经济图综合在一起分析。例如:将煤炭工业分布图,铁矿资源分布图,钢铁工业分布图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分析钢铁工业布局特点和分布规律,总结出资源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再设问为什么有的钢铁工业没和资源联在一起,引导学生分析交通运输对工业的影响。依此类推,农业分布图,商业分布图,交通运输等分布图,都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从中逐渐掌握我国经济布局的状况和分布规律;绘图,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类似背外语单词似背地图,而是让学生借助图来学习,从中获取信息,所以必须熟练掌握地图,绘图本身也是熟练掌握地图的过程,也是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环节,学生通过动手绘制地图,掌握知识点,掌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促进和对话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激励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完成其特殊的认知过程的主导者。也就是说,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即使教师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人生经验、审美水平都要高于学生,但也不能因此取代学生独立的思考、独特的感受,而应该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在对话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加强其感受和体验。比如,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组织学生研究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鼓励他们追求个性,张扬个性。

4 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能力多带有综合性,如地图能力就包含有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项能力,其中思维在对地图的判读与分析中,又需要多种思维活动:例如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空间概念的理解、空间分布的记忆、空间结构的分析,空间联系的想象,还要有对教师语言描述的体会,直观教具的观察,以及从形象到抽象的转化等。可以说,能力培养的过程即不断发展思维的过程,既运用多种思维培养能力,又通过形成能力而发展思维。我们常说:“学会容易会学难,会学的关键在于会想。”学生会想,教师就要会设计能够启发积极思维的问题,并善于给学生提供思维线索。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在每种教学方式中都渗透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影响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布局的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构建开放性经济地理教学体系,就是在经济与地理之间搭建起联系与桥梁,在教与学中构建和谐,避免学生在学习经济地理课程时出现有“地”无“理”状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引入国内外学科的最新进展,及时归纳总结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把它应用到现实工作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李德明.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8(05).6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