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应用中注意的几点问题

时间:2024-06-03

黄静

【摘 要】“任务驱动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广泛应用。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任务驱动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56-02

“任务驱动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下面就从这四大环节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逐一展开:

一、精心设计,提出任务

我们应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殊含义,认识其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决不是通过频繁的练习来束缚学生开放的思维。任务对学生而言要感兴趣,是一种“催化剂”,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融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要真实有趣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学校的计算机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就会过时。因此,计算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这便要求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结合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着眼点,任务的完成要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能力。只有真实性,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探求的欲望。所以,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贴近生活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带着与切身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 必须有吸引力。要贴近学生,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人和事,就能更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各卫视频道选秀PK节目热播。在学习Excel 公式与函数应用部分,我们用各参赛者的姓名、年龄、参赛歌曲、得分等信息制作基本数据,设置任务,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

2、任务难易适度,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当,太容易或太难都会影响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要么不屑一顾,要么望而生畏,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3、任务要具有开放性。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判断,帮助他们克服思维定式。同时,每个任务注重讲明思路,理清来龙去脉,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迁移能力。

4、多任务驱动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多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任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兼顾了不同学生的情况,重点面向大多数,也照顾两极发展,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学有所得。

二、激发兴趣,分析任务

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想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分析主体可以是以下几种方式:

1、学生独立分析、思考

在布置具体任务时,要求学生个体独立分析,思考。并给他们自我尝试和探索的时间、空间,深入问题解决之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求知识的能力。

2、学生之间分析、讨论

针对任务,在学生之间分组展开讨论,并尝试操作,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或问题的关键点。同时也能够提高同学协作互助意识和集体意识。

3、师生共同分析、释疑

当学生通过探索而不得其解时,教师可在此时给予方向性引导。当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并走进学生之中,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给予指导。

三、启发思维,解决任务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选围绕任务展开,尝试操作、探索。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要鼓励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也可以适时引导学生,点明大方向,学生便茅塞顿开,畅通思路。

四、完成任务,评价总结

通过对任务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最后实践完成任务。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并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等等。教师的评价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充分肯定其优点,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者的快乐。

“任务驱动”教学法确是在计算机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应积极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科学、有效的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并使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薛维明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钱晓菁、马玉娟、张卡宁 《中学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任务驱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