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陈淑辉
【摘 要】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因素包括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效能。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趣激学、以疑引思、以果探因,激发学习动机;读思兼顾、听说并重、做练结合,优化学习策略。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愿意学习,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中学生;自主学习;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即是要帮助他们养成在学习中掌握灵活的历史思维方法以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逐步形成他们自己的见解,同时还能够将他们的所学知识切实地运用到实践当中,能够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着眼点应是自主学习能力。
1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以教师、课本、学科体系为中心,以发展记忆、积累知识和掌握课本结论为目标,这是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原本丰富生动的历史在这种观念引领下,变成为了赶进度,为了考试的枯燥乏味的条条目目了,所以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把学生当容器的死板教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必须做到“四多”,即多学习,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多观察,观察在课堂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学生的闪光点;多思考,思考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多总结,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劳累,在每次讲授新课前,应该提前告诉学生当堂的目标是什么,这样,大部分学生就能依据这个目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另外,教师还要深入学生当中,通过与学生交流以及分析其练习、检测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与知识掌握水平,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解决学习障碍,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 听说并重,锤炼学生知识提取和迁移能力
初中学生仅仅能够听懂和理解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营造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训练学生从新的历史角度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例如,学习《戊戌变法》一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维新志士谭嗣同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中提取关键信息“无力”,来理解“戊戌变法为何会失败”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维新派“无力”的原因:一是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失误;二是变法没有人民的支持,注定会失败。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维新派未得人民支持的原因:他们既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未满足民族资产阶级设议院、行宪法、废厘金的要求,更未能提出反帝反侵略的奋斗目标,因而得不到农民、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全民族的力量支持。然后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作为维新变法中坚力量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具有革命性,但由于其本身与资产阶级千丝万缕的关系注定了其妥协性的一面,其革命的不彻底,使他们失去了群众基础。最后,引导学生从反面分析变法的阻力反对派的强大:握有兵权,善用权术。如此,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探索中,较全面地理解了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种以点带面,逐层剖析的手法,让学生也锻炼了提取信息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课堂的活跃程度一般是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且主要是中下水平的学生参与程度。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理解能力和自主参与程度是不一样的,个体差异表现得比较明显,在这种环境下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的成功,都可以掌握到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无意间忽视学困生的存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他们学习历史的态度和进度,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这样全面而有重点地教学,可以使班里的各个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于学习中。如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里,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设置一些灵活有趣的教学环节和难易相宜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获得不同的体验。
4 以果探因,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
以果探因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行为进行原因分析,推断出其成败原因的一种心理过程,其得出的归因结果如何直接影响其能否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和态度。对学习成败的原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将其归为自身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运气的好坏等四种情况。对于学习成绩处于劣势的初中学生来说,其将失败归因于历史课学业难度过大、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足,会出现焦虑、信心不足的倾向,产生学习无助感。而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极有可能将学习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运气的好坏,认为一次考试成绩说明不了什么,因而出现不重视、盲目乐观的态度。这样的归因结果极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状态,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历史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归因谬误,帮助学生确定具有挑战性而且能力可及的历史学习目标,指导其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任务,克服历史学习中的消极行为,增强其学习历史的自信心,进而引导学生客观地对学习成败进行归因。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成绩的取得,不能光靠运气的好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次的点滴进步,都与其学习的付出程度分不开的,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的潜能。
5 结语
总之,提升学生在初中历史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在课堂上的不断总结创新,不断改进,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崔惠淼.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张丽.呼铁二中初中历史课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李桂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2015,01:14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