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及存在的误区

时间:2024-06-03

刘从才

【摘 要】探究式体验是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学习的内容自学自悟,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有关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式教学 策略 误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26-01

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往传统的将知识一代代传下去的模式,是把教学变为一种对话、交流、体验,作为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如何适时恰当地介入学生的活动,充分地为他们提供合作讨论、发表意见的时间和机会,成为他们探求知识的帮助者、参与者,而不是他们的统治者。实行探究性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为进入高校的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一、探究式教学的几点做法

1.通过学案引导学生探究性自学。化学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与教案相对,是全备课组教师精心讨论、悉心研究的结果。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内容、问题讨论、针对训练等。学生根据学案的提示,有目的有计划地自学教材。在自学过程中可大胆质疑、大胆探索。学案为同学间沟通、师生间沟通架起了桥梁,也为探究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探究情境。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课堂教学设备和工具已不再局限于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大多数学校都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幻灯机、录象机、电视、电脑、多媒体等。我们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还可让学生到网上查阅相关信息,体会化学在生活各方面的应用及影响。

3.结合学案,组织学生探究性讨论。学生依托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学案上一些典型类型题,可充分讨论,寻找更合理更完美的解答。对一些描述性问题,还可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质疑释疑,师生共探。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质疑释疑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课上一听就懂,课后一做题就错,对开放性问题往往会因思维定势而一筹莫展,从而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丧失信心。解决这些问题.质疑释疑是良好的策略。质疑可以教师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教师的提问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死记硬背上.应变为探究性提问。

5.强化实验教学,注重探究性演示。化学是—门实验性科学,化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化学史上许多发现都起源于实验异常现象的验证、重复,由于实验直观性强,学生较感兴趣。在兴趣之上还要训练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例如银镜反应的实验,若操作不规范,就会看不到银镜出现,那么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原因,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因而有目的穿插探究性实验也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二、探究式教学的误区

1.探究问题的泛化

问题是整个探究的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越多越好。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是什么”之类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对话)庸俗化为问答。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同时,如此满堂提问,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事事必探究,样样要交流,势必影响教学进度。而且这种浅层的探究性学习必然熄灭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打消学生真正探究的兴趣。

2.探究神化

探究的神化则是把探究拔高,用科学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来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只有从问题的提出、证据收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解释的形成、检验和结论的得出等等都是由学生自主发现、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才归为探究。一句话,把课堂学生的探究完全等同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这些教师一方面表现出不相信学生能通过探究学到知识,在教学中不引导、不信任,出现有价值的探究问题,也是走走过场,草草了事。另一方面表现为过分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加大了探究的难度,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探究是科学家的事,”就会对“探究”产生畏惧感。

学习过程中必须有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内容,但不能机械理解为整个学习活动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和解决每一个问题。其实,探究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独立思维,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接触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真正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就可能形成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我们倡导探究学习,主要是要求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从中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追求象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能达到的那样结果,或者通过探究学习后要求学生成为象模象样的科学家,事实上这些至少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如果探究真的要符合上述要求的话,那么,探究性学习永远无法真正进入课堂。

3.教师作用淡化

在探究性学习中,课题的具体实施者虽然是学生,但指导教师对于指导问题的探究思路、探究方法必须进行精心的准备,在实施的过程中应予以及时有效的指导。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这一切说明教师决不是观望者,而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所以,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没有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并做好角色转换。而决不能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忙了学生,闲了教师”。

那么,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该具备哪些素质呢?首先,教师要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内涵和其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巨大作用,要在心理上接受和支持。其次,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更高,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再次,教师对课题探究的过程、方法要比较熟悉,能够指导学生开展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有能力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才能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管理者与指导者的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