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导入方法

时间:2024-06-03

韦华培

【摘 要】对历史课堂教学来说,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教学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巧妙的导入,不拘一格,因课而导,创新导语设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趣味导入法,愿与各位同仁商讨。

【关键词】诗词 歌谣 对联 实事 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43-02

一、诗词导入法

在中国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刻意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学习《红军的长征》一课时,不妨朗诵毛泽东的《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盟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断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在朗读之余,不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了解,而且也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染。通过吟诵这些佳句隽语,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感情。

二、歌谣导入法

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利用一些相关歌谣导入,能够使学生在盎然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我讲《义和团运动》一课时,用歌谣“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倒入。解释中国人民反洋教的实质一课时,用歌谣导入,能更鲜明地表现辛亥革命的背景:“不用掐,不用算,选通不过二年半,今年诸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三、对联导入法

历史教学中,巧妙地引用对联,激发学生的漆思妙想,为突出主题架桥铺路。如国统区人民的困苦生活时,因用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巧妙设疑,引出国统区人民生活的背景--缺衣(一)少食(十).。我在讲《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节时,因用一幅对联:“五十年枷锁一旦废除,咱们翻身作主人,无数年压迫从此解放,工人齐心忙生产。”不尽如出时代特色,而且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四、时事导入

时事,就是社会上发生的,学生关心的现实事件,包括报上刊登的新闻。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包括新闻)导入,不仅赋予“古”以时代感和亲切感,而且会加深对现实事件的了解。“令”与“古”紧密相连,历史发展的脉络呈现在学生面前,从中可以发现历史发展过程某些带规律性的道理。

例如,香港的顺利回归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我在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就很恰当地把香港问题同课题主旨联系起来。说:“同学们,现在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回归祖国。大家都很想知道香港问题的由来。今天香港地区不仅包括香港本岛,还包括所谓的‘新界。‘新界的面积比香港岛还要大得多,它是在1898年被英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走的,足其实99年。如果这次谈判成功,香港地区将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我们学完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这课后,大家就会明白香港的由来了。”

要想运用好时事导入技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政治眼光,用心观察、积累,善于捕捉新鲜信息,善于联想,而且还要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知识追求、兴趣爱好、热门话题等等。

五、历史乡情导入

家乡是学生生息养育的地方,一提起本乡本土的历史知识,学生虽未必耳熟能详,但都会倍感亲切,所以,用与乡土历史相关的知识激发乡情,导入新课,人情人理,很能引起学生兴趣。

例如“九。一八”事变,设计这样的语言:“同学们都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吧,‘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站大本营。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是变呢?”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教师接着说:“这节课,我们就从九一八事变说起。”随后,引入课题。例如,将《中法战争》,采用战士木雕“番鬼托梁”导入新课。原来广西民间建房时有个民俗,就是雕刻一个木鬼,放在屋梁之下,自从法国侵略中国西南地区,当地人民痛恨侵略者,于是就在建屋时雕刻一个法国鬼子的形象置于梁下,叫做“番鬼托梁”。教师边展示边解说,自然导入新课,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祖辈爱憎分明的情感。

值得说明的是,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无论选用何种导入法,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具有明确的木的。运用导语的目的是为了导入新课,增强教学效果,其设计与运用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为导语而导语,不能单纯追求形象性和故事性,热衷于猎奇而喧兵夺主,从而违背了既定的历史教学目标。

(2)兴趣为前提。导语要遵循和运用注意规律,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感人,富有趣味性,避免平铺直叙。要以兴趣为前提、有意创设情景,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3)贯彻量力性要求。导入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导入要结合学生实际,切忌过深、过难以免影响学生对新知识得接受。

(4)避免演独角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教师在导入重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只管自己在讲台上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听讲情绪,导入就失去意义。

(5)要掌握好时间。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至4分钟为宜。所以导入要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如讲英国工业革命一节时,有位教师只用了一句导言:“当今世界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主要内容是什么?”话虽短,也能起到良好的导入效果。

(6)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在一般情况下,每节课的结束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新课导语时可参考上一节课的结束语,使二者衔接紧密浑然一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熟悉全套中学教材,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具有全面驾驭教材的能力。

因势利导,教中趣导,由乐趣激发志趣,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的求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就一定会使课堂大放异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