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是惩罚不是体罚

时间:2024-06-03

付定梅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63-02

每天下班回家正赶上CCTV—2播放的《超级保姆》,主要是讲乔·弗罗斯特作为超级保姆帮助各个有问题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故事。看了《超级保姆》里的孩子你就会觉得,其实我们的孩子比电视里的孩子可爱很多,他们在地上打滚,在墙上乱画,吐口水,骂脏话。乔用生动的实际案例,教家长朋友们如何在家庭中制定规则,在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责任,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

然而事实上所谓惩罚是指“实施处罚使犯错误的学生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处罚方式。惩罚是一种权力而非权利,是教师用于惩处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是针对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惩罚权首先来自学校,教师就是一个执行者。因此,我们认为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是学生接受另外方式的教育。而体罚在我国由于同时存在体罚与变相体罚两个概念,因此体罚所指的范围相对较窄。我国辞海对体罚的解释是:“成年人(如父母或教师)对小孩身体使用的惩罚,其严厉性从打手心到打屁股不等”。我认为,从准确明晰概念内涵的角度来看,可将体罚的概念这样界定:“为惩罚某人亲自或指使他人以暴力方式接触被罚人身体的一种惩罚。”因此,无论是教师亲自接触学生身体还是指使他人接触学生身体,其行为均可构成体罚,但前提是其接触方式必须属于暴力方式。是否属于暴力方式既可依其行为的后果判断,如是否产生了身体的伤害,还可以从一般的社会认知和接受程度判断。

如果幼儿打其他小朋友,教师生气的打了幼儿的屁股,那么这个行为属于体罚,但如果幼儿要去参加某个表演,老师拍拍他的屁股说:“加油!”虽然这像是在打幼儿屁股,但却在人们日常可以接受的尺度内,就不能算是体罚。所以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我认为,家长把幼儿送到幼儿园的目的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如果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行为偏差没有及时的纠正,放任自流,这是对家长和幼儿及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犯了错也没受到相应的惩罚,以自我为中心。长大后受不了一点挫折,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隐患。

当然幼儿园教育应以正面表扬、鼓励为主,但是针对孩子认知和自控能力不足的特点,特别像幼儿园孩子,有时表扬、鼓励管不了一分钟,同样的错误照样犯。我们要在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用到惩罚手段。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惩罚主要有以下四种:1.否定性的表情暗示。老师摇摇头或皱一下眉头,表示对幼儿行为不满意。比如有小朋友乱扔垃圾,老师对他摇摇头,并用眼神示意他捡起来。2.说理教育。明确告诉幼儿这件事不能做以及后果等等,比如幼儿在玩滑梯时倒着爬上去,老师就要告诉幼儿不能倒爬滑梯,因为有可能和上面滑下来的小朋友冲撞在一起,而引起受伤。3.隔离、暂停活动,在说理教育无用的时候,可以使用隔离、让幼儿暂停活动的方法,如幼儿持续哭闹,可以让幼儿单独呆一会儿,让他自己冷静一下。4.让幼儿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等形式。比如有幼儿乱撕图书,可以让幼儿买图书来赔。当然幼儿园惩罚教育是教师对幼儿某一方面或某一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如果把握不好惩罚的教育尺度,可能会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作为幼儿心目中最重要的他人,在实施惩罚教育时应以对幼儿的爱为出发点 ,在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候实施适当的惩罚,那种威胁恐吓式的惩罚方式应该避免使用。

首先,制定规则。乔在帮助家长朋友们使用的第一法宝就是制定规则,规则告诉家里的每位成员,你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规则告诉你九点必须睡觉你就九点睡觉。同样在班级管理中规则能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如明确告诉幼儿不可以爬树、爬窗,不能在楼梯上推拉别的小朋友,排队喝水、洗手。上课认真听讲,不打闹,想要发言请举手等等。当有个别幼儿不遵守规则时,就会受到别的小朋友的谴责或被告状,事实上幼儿在受到其他幼儿的谴责时一般都能主动遵守规则,要是老师出面只要对他摇摇头,幼儿也能马上遵守规则。

其次,规定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半途而废。有一集《超级保姆》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为让孩子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家长要把一次次跑出房间的孩子抱回小床,跑出、抱回、再跑出、再抱回,一整晚“搏斗”了72个来回……假若没有超强的耐心,你一定被孩子打败。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该有超强的耐心,既然制定了这些规则不管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要严格遵守。比如说幼儿午睡后不能玩玩具,但是有时教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两天后这个规定就会成为摆设。另外在一个班级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幼儿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的自觉的行动。

最后,设置一把“想想椅”。《超级保姆》传授的制胜秘籍简单又有效在家里准备一个惩罚椅,当孩子无理违规,让他静坐受罚。爸爸妈妈们无须唠唠叨叨,不用连打带骂,更不必火冒三丈让自己的情绪被孩子的错误左右和操控,违规必受罚,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严肃的事情严肃做,家规才能真正发挥功效。这个惩罚方法在幼儿园同样可以借鉴,在班上设置一把专门的小椅子叫“想想椅”。教师面对幼儿的种种不良表现,如上课随意走动,欺负同伴,不听老师口令,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教师会产生愤怒、烦躁、挫折等强烈的消极情绪体验。教师在处理应急事件或情绪不佳时往往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大声呵斥、叫嚷、拽拉幼儿等。教师的这些失控行为既不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正面示范,也不利于师幼间的信任、依恋情感的建立,更不利于幼儿不良行为问题的纠正。因此,在面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时,幼儿园教师要保持头脑清醒克服幼儿消极行为的影响,理智面对幼儿的种种不良行为。当幼儿明显违规时,可以请他到“想想椅”上单独坐一会儿。“想想椅”不仅仅是对幼儿不良行为的惩罚,还能让教师有个管理自己情绪的时间。最后教师再配合说理教育,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