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思维与翻译教学研究

时间:2024-06-03

尤春芝

【摘 要】 分析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思维与翻译教学方式,提出结合翻译语境,增强学生对翻译思维的认识;注重翻译体验,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及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良好翻译习惯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认知视角;翻译思维;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如何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更成为了当前广大教师与学者所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与改革,翻译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认知视角下更为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能力,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翻译教学的模式势在必行。文章针对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思维与翻译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与浅见,希望能够对翻译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翻译思维过程的特点分析

翻译思维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翻译的认知心理模型,翻译思维过程的特点两个方面。

(一)翻译的认知心理模型

思维属于认知活动,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认知活动的最高级形式,主要包含感觉、直觉以及低级的认知方式,但是其中也包含着概括规律、预测未知等活动。现代思维心理学主要包含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信息加工学派以及联结主义学派等。格式塔学派思维是“完形”的不断完善;行为主义学派思维是无声的语言;信息加工学派则是对信息进行再度加工的过程;联结主义学派则是神经网络对信息的深层次处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范式逐渐成为了人类认知的最佳方式,能够明确理解、认知以及生成之间的关系,使翻译过程更加明确,翻译价值更加显著[1]。

(二)翻译思维过程的特点

分析翻译的思维过程可以得出翻译思维的特点,翻译思维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翻译思维过程具有一定的序列性特点以及翻译思维过程是不断变化的思维过程方面。

1. 翻译思维过程具有一定的序列性特点

由源文信息的输入到复杂的转换过程,最终到译文语言的形成,语言经历了信息序列处理的过程,翻译思维需要按照特定的要求不断转化,所以具有一定的序列性特点[2]。

2. 翻译思维过程是不断变化的思维过程

翻译思维过程是不断变化的思维过程。由理解文意到椎间转换,最后在生成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思维交互过程,同时这种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特点,所以说翻译思维是不断变化的过程。

二、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思维与翻译教学策略

认知视角下,教师需要在深入分析翻译思维过程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翻译语境,增强学生对翻译思维的认识;注重翻译体验,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及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良好翻译习惯等方式灵活开展翻译教学活动。

(一)结合翻译语境,增强学生对翻译思维的认识

翻译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建立在译者对原文内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信息交互、信息转换达到信息生成,完成译文工作[3]。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能够直接影响译者的整体文本翻译质量,而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会直接决定着翻译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

比如针对于这一话题:

A: Would you go to travel this summer?

B: I need to work overtime.

A:今年夏天你会去旅游吗?

B:我需要加班。

在这一对话内容中,A的提问和B的回答之间虽然没有必然的词汇联系或者语法关联,但是A可以从B的回答知道,B要在今年夏天加班,不能去旅行了,结合文本内涵可以看出对话的实际内涵。语篇的连贯性还取决于运用非语言知识,而连贯性取决于读者对篇章的认知和判断。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结合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分析文本内涵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翻译,判断语义之间的实际联系。

在翻译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适当创设翻译语境,使学生能够基于不同的翻译语境更好的学习翻译思维,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与翻译质量。

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对话内容,组织学生根据对话中的人物、对话中的场景进行翻译。

比如可以营造家庭生活情境:

A: Theres the doorbell

B: Im in the bath.

A: Ok.

A: 门铃响了。

B: 我在洗澡。

A: 好的。

对话内容之间虽然没有直观的联系,但是通过语义可以看出对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本语义内涵传递出“门铃响了,但是“我”在洗澡,没有办法开门,请你开门。”的意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文本内涵,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本翻译能力。

(二)注重翻译体验,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认知语言翻译观认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以现实体验为背景参与多重互动。基于实践体验的翻译教学活动,能够产生更为有效的翻译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知识。翻译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突出主体认知活动在翻译中的表现,注重翻译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协调统一。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翻译体验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模拟现场企业的现实商务交流活动,3到5名学生作为企业中国大区的代表,另外几名学生代表美国区的代表,每一个企业谈判人员都跟随一名翻译人员,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体验活动当中。学生可以自由讲述自己企业的发展价值或者商业价值,其后中国大区代表的翻译人员需要译成英文,美国大区企业代表的翻译人员则需要将美国企业代表的话语翻译为汉语。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则可以指出哪些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存在问题、语病等等,营造互动型的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氛围。

(三)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良好翻译习惯

每个学生都是思维的独特个体,在翻译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与认知能力,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思维,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翻译思维习惯[4]。

翻译思维习惯指的是译者优化的翻译思维过程和优秀的翻译思维品质,这对于译者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教学指导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翻译与翻译文本、翻译与读者、翻译与原文作者之间的关系,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

思维的反复性要求翻译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原文与译文语言风格、结构等内容的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看一些有关于翻译思维的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形成记笔记的习惯,对日常生活中所掌握的翻译思维、翻译方式进行记录,对自己存在疑虑的翻译文本标注出来,并可以在课堂中与同学、与教师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翻译文本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英语翻译思维转换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三、结束语

翻译思维与翻译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认知视角下,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翻译语境,增强学生对翻译思维的认识;注重翻译体验,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及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良好翻译习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翻译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向阳. “译意”还要“译体”——文体学视角下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探讨[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129-135.

[2]李银芳. 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我国地方高校翻译教学国情化实践路径探讨[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2,05:59-64.

[3]陈苏伊,齐仕融,陈琪. 翻译能力模型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以浙江省四所大学为例[J]. 英语教师,2013,08:24-31.

[4]侯敏.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解析——以“晋祠”、“圣母殿”的英译为例[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107-1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